第174章 王老吉(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2/2)
种类很多,但加起来销售额可能都占不到总体的百分之五。”
“店员平时对管理这些商品有什么意见?”陈秉文问到了员工层面。
赵美芬笑了笑,偷偷瞄了徐世文一眼,然后才开口说道,“大家私下会抱怨,上货、盘点费时费力,还占着好位置。
有些产品临期了还要频繁检查处理,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我们都觉得,如果能精简一些,效率会高很多,也能把好位置留给更畅销的商品。”
陈秉文听完,沉默了片刻。
赵美芬提供的这些一线情况,比他看报表更直观地反映了问题。
他看向赵美芬,肯定地说:“阿芬,你说的情况很重要。
我们正在研究优化产品线,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你们在一线,最有发言权,以后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向你们徐经理或者凌总监反映。”
“好的,陈生!我一定把大家的想法都传达上去。”赵美芬连忙点头。
陈秉文最后环视了一圈货架,对身边的凌佩仪和徐世文说:“听到了吧?问题比数据更具体。
优化不是拍脑袋,要听听这些每天面对货架和顾客的员工怎么说。
阿芬,谢谢你的介绍。”
“应该的,陈生。”
赵美芬连忙摆手道。
从门店出来的时候,陈秉文注意到这间屈臣氏药妆店旁边居然是一家王老吉凉茶铺。
红底金字的招牌古色古香,与屈臣氏的现代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他心中一动,对凌佩仪和徐世文说了句“稍等”,便抬脚走了进去。
凉茶铺不大,弥漫着浓郁的中草药香气。
柜台后站着一位三十岁上下的少妇,衣着素净,动作利落地擦拭着台面。
她看到陈秉文进来,停下手中的活,点头致意。
“老板,一碗凉茶。”陈秉文说道。
“好,稍等。”女子声音清脆,动作利落地将凉茶倒入一个白色瓷碗,递给陈秉文,“先生,慢慢饮,有点苦。”
陈秉文接过,尝了一口,苦涩中带着回甘,确实是地道的风味。
他环顾四周,店铺虽旧但整洁,墙上挂着一幅泛黄的家族画像和“王老吉”的历史简介。
“老板娘贵姓?这凉茶味道很正。”陈秉文搭话道。
“免贵姓王,王建仪。”女子微微一笑,言语间充满的自豪,“家里世代做这个,是老方子。”
陈秉文心中一动,王建仪这个名字,与他前世记忆中的某位王氏后人对得上号。
他顺势问道:“王老板是王泽邦老先生的后人?”
王建仪坦然点头:“是的。王泽邦是我太叔公。先生对我们家的事有了解?”
“王老吉是百年老字号,略有耳闻。”陈秉文含糊带过,转而问道,“看王老板年纪不大,接手这铺子多久了?
生意还好做吗?”
王建仪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带着些许无奈:“我母亲前年过世后,我才接手的。
老字号说起来好听,但现在铺租贵,年轻人又嫌苦,多是做些老街坊生意,勉强维持吧。”
陈秉文点点头,没有继续追问。
他付了钱,留下句“凉茶很正宗,会常来”,便告辞出来。
回到凌佩仪和徐世文身边,陈秉文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徐经理,对我们隔壁这家王老吉凉茶铺,了解多少?
那位女老板”
徐世文想了想,答道:“这家店在这里很多年了,老店主前几年好像过世了,现在是他女儿在打理。
听说确实是王老吉的正经传人,街坊都认她的凉茶。
陈生,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陈秉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吩咐道:“徐经理,回头你安排人,详细了解一下‘王老吉’这个品牌的情况,包括它的历史传承、目前商标的注册情况、以及在港岛有没有其他的经营者。
另外,重点了解一下这位王建仪女士的情况。”
徐世文虽然有些不解,但还是立刻记下:“好的,陈生。”
离开的时候,陈秉文的目光再次掠过王老吉的招牌。
屈臣氏代表的是西式的、标准化的健康产品,而王老吉代表的是中式的、基于传统药食同源的养生概念。
两者看似泾渭分明,但若能有机结合,或许能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市场。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提前布局,或许能避免未来那场激烈的商标争夺战,甚至将这一经典品牌纳入麾下,与屈臣氏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