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22dishuge.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 第239章 登陆巴统

第239章 登陆巴统(1/2)

目录
好书推荐: 法兰西之父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人在魔卡,策反知世 吞噬星空:我在诸天刷新人设 从谎言之神到诸世之主 当过明星吗,你就写文娱? 莽荒纪之风雷惊弦 柯南:我在东京当财阀 人在吞噬,软饭硬吃成真神 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第239章 登陆巴统

4月10日,清晨。

“哒哒哒~哒哒哒~”

mg08重机枪的声音,在察里津东南方80公里外的阿赫图宾斯克周围嘶吼着。

这座伏尔加河岸边的小镇,已经在一天前,被穿插突进至此的德玛尼亚军队占领了。

露沙人新改组的南方面军总司令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尤登尼奇上将在得知阿赫图宾斯克失守后,很是惊慌。

(注:南方面军由原高加索方面军改组而来,加入了以察里津为核心的伏尔加河下游防区,也编入了伏尔加和哈萨克地区的新征预备役部队,仍由原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尤登尼奇上将担任司令。)

尤登尼奇上将以为德玛尼亚人这是要切断察里津与南部地区的联络,不让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和哈萨克草原的预备役军队增援察里津,

所以他立刻就勒令部署在那些后方地带的预备队赶紧向前补防,反攻阿赫图宾斯克,试图重新打通伏尔加河沿岸的道路。

从哈萨克草原上赶来的哈萨克游牧骑兵部队,鞑靼人部队,从阿斯特拉罕来的几个预备役师,就这般潮水一样冲击着德玛尼亚人的阵地,但是在德玛尼亚人的坚定固守下,并没有什么作用。

防守阿赫图宾斯克小镇的,仅仅是德第6集团军第2军德尔门辛根中将麾下的其中1个主力师,经过加强后大约有2万人。这仅仅2万人在阿赫图宾斯克周边二十公里宽的临时防线上死死坚守,就顶住了露沙人5倍以上的反扑兵力,而且还显得非常游刃有余。

露沙人经过一个冬天的饥寒交迫,战斗力已经崩坏到了惊人的程度。

德尔门辛根中将为了挽回司令的印象,也亲临了阿赫图宾斯克前线督战,想在司令回到基辅罗斯战区之前表现好一点。

他通过炮队镜观察到成片成片的哈萨克和鞑靼士兵倒在重机枪阵地前两公里的范围内,还有无数士兵被迫击炮和野战炮的覆盖打得晕头转向,四分五裂。

其中大部分士兵都没有步枪,只是拿了根狼牙棒就被逼着往前冲,前面的战友战死了就捡起死者的步枪继续作战。

露沙预备役部队的炮兵火力也非常孱弱,那些从哈萨克和鞑靼地区来的师,基本上都没有大炮,连76毫米野战炮都没有。就靠步枪都不全的纯步兵反攻,可不就近乎送死么。

德尔门辛根在阿赫图宾斯克死死堵住消耗露沙人预备队的同时。

里希特霍芬中将的骑兵军,已经把下属的三个骑兵师撒了出去,沿着伏尔加河下游一路穿插破坏,看到露沙人的聚居村镇就制造混乱——里希特霍芬中将还是很有荣誉感的,他并没有搞胡乱杀戮的事情,他也没工夫去做那些事情,他只是要制造混乱,随便放几把火吸引敌军后方部队的注意力就好。

然后,德玛尼亚骑兵就一路往伏尔加河的入湖口阿斯特拉罕方向搜索前进。

一路上,撞见了不少伏尔加德玛尼亚人聚居的村镇,当地人都活得很凄惨。

这些人原本已经被视为露沙本国人了,也都是历代跟着之前联姻的德玛尼亚贵族移民到露沙来的,有些甚至已经移过来一百多年了,能追溯到叶卡捷琳娜时期。

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露沙人的民族意识也还没那么强烈,并没有对这些伏尔加德玛尼亚人生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看法。

但去年冬天那场迅猛无比的饥寒交迫,终于让露沙人对德玛尼亚人激发起了族群仇恨,反正不抢就要饿死人,露沙人组织的征粮骑兵,无论是哥萨克还是哈萨克还是鞑靼人,都在伏尔加德玛尼亚人的村镇里到处肆虐强征。

于是几个月的惨烈冲突之后,伏尔加德玛尼亚人终于彻底对露沙帝国绝望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仇恨。原本堪堪超过200万的伏尔加德玛尼亚人,也在这短短四五个月的惨烈互相攻击中,被锐减到了只剩170~180万人,损失了大约15%的人口。

这种情况下,德玛尼亚“王师”终于来拯救他们了,那些住在阿赫图宾斯克至阿斯特拉罕一线为主的伏尔加德玛尼亚人,自然是纷纷主动投奔。

只不过他们自己也被害得太穷了,箪食壶浆也箪不起,只能仅仅壶浆、给王师烧点水喝。

里希特霍芬中将的骑兵军,在伏尔加河下游敌后活动,每天都可以接应到数万的伏尔加德玛尼亚人,而且这个拖家带口迁移的速度还在加快。一开始很多人还没得到消息,后续听说之后就会有更多过不下去的人卷了细软过来投奔,准备迁移回西边。

而且,听说鲁路修参谋长也已经许下条件,随着东线战争造成了巨量的人员伤亡、很多地方人烟都没有了,未来肯定是要让当地各族置换土地的,只要现在过去,还可以给安排临时工作糊口,还可以发放第一年的口粮,并且分给田地或牧场,让大家有田可种有牧可放。

这种事情,在地球位面的一战后和二战后都屡次发生过,地球上的奥斯曼人和希腊人就在战争结束后互相遣返了对方的民族。后来布国搅屎棍搞的巴国和印度的划分方案,也激起了彼此把对方的族人驱逐离开自己的国土。

东线打成这样,将来露族东迁回东方空旷地带,把东边的德玛尼亚人迁移到西边,是肯定要做的。

这个计划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德尔门辛根中将在阿赫图宾斯克那个关键枢纽坚持半个月以上,最好能坚持二十多天,以供绝大部分伏尔加德玛尼亚人有时间迁徙。

里希特霍芬中将的骑兵军也要坚持在敌后游斗二十天,确保驱散想要赶来阻挠的露沙机动部队。

不过两位中将军长都很有信心,他们坚信自己的部队有这个战斗力,目前最大的短板反而还是后勤。

阿赫图宾斯克距离顿河已经有150公里以上了,最后这段路的补给基本上要靠陆运,4月的顿河大弯与伏尔加河大弯一带还有点小泥泞,两位军长为了后勤运输几乎把所有的骡马和卡车都用上了,还从其他军借调了一些。

打仗的时候将军们也很注意吩咐军官和士兵尽量节约弹药,而军粮和被服则全靠就地征收解决,这样也能减轻后勤压力。一般来说德玛尼亚军队在劫掠给养方面还是相对收敛的,但如今这个特殊情况也顾不得了。

反正哈萨克人和鞑靼人抢伏尔加德玛尼亚人,他们就反过来抢哈萨克人的牲畜和皮革、乳制品。

哈萨克人还是有一些牛羊家畜的,伏尔加河沿岸和里海沿岸的村镇还多有渔户,渔获由于难以保鲜,也很难被沙皇的朝廷征收,所以大多得以留在当地作为口粮补充。德玛尼亚军队直接把鲜鱼抢了,也能少从后方运几成军粮。

察里津这边乱成了一锅粥,南方面军总司令尤登尼奇上将也就完全没心思管南边高加索的情况了。

……

德尔门辛根和里希特霍芬中将在阿赫图宾斯克肆虐的同时。

格鲁吉亚巴统港以西的黑海海面上,一支舰队正在当天的晨曦掩护下,悄悄靠近港口。

当然,巴统港也是有岸防炮台的,虽然不是什么重要的军事要塞,这里好歹也有8门240毫米重炮,主要部署在港口南侧和东侧的山区高地上,以护住港区。还有一堆152毫米的小炮,总数约在几十门。

为了确保行动的突然性,鲁路修并没有提前对巴统港进行轰炸火力准备,以免打草惊蛇让敌人提前注意到德玛尼亚军要在巴统登陆。

而且这个时代的轰炸机载弹量太小,对岸防要塞只能隔靴搔痒。飞艇轰炸目标又太大,白昼攻击绝对会被防空炮反制。

如今已是1916年4月,双方的防空火力和一年前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任何飞艇轰炸行动都是找死。

不能使用轰炸,剩下唯一的办法就是绕开港区登陆。在港口以北15公里左右的平原海滩发起第一波登陆,随后靠地面进攻夺取岸防炮要塞。

因为那片登陆场,刚好在敌军全部岸防炮阵地的极限射程之外,上岸的过程不会被露沙炮兵干扰,缺点则是海滩登陆上岸速度比较慢,必须靠小船摆渡,大船靠不到岸边。

而一般长途奔袭搞登陆,可以筹措到的小船数量毕竟不多,也就很少有敌人会提防小船登陆。

这就好比地球位面后来的二战当中,诺曼底登陆能够一次上去数十万大军,但那是因为布吉利海峡很窄,所有登陆艇都可以从布国本土南岸直接航行到法兰克北岸。

但是太平洋战争中,进攻那些倭寇死守的海岛,每次动用上千艘舰船,也只能运上去两三个师。因为登陆艇航行不过浩瀚的太平洋,都要靠登陆母舰这类大型远洋运输船运到岛屿附近、再把登陆艇放下来,这样投送能力就受到了极大限制。

而鲁路修今天理论上也会面临这个问题,他如果无法解决单次投送规模的问题,导致刚上岸时每一波投放的兵力太少,那很快就会被岸上反冲锋的露沙军队扑灭。

清晨5点整,“毛奇号”、“戈本号”战列巡洋舰,“维切尔斯巴赫号”、“梅克伦堡号”“施瓦本号”前无畏舰,带着6艘老式防护巡洋舰,14艘驱逐舰(其中5艘驱逐舰由罗马尼亚海军提供,其余为奥斯曼驱逐舰),

对巴统港北方15公里的科布列季小镇、以及小镇南郊的海滩,发起了猛烈的炮击。

所有前无畏舰和防巡,都对着小镇和海滩上的简易阵地、哨所开炮,

两艘战巡则利用大口径新式主炮的射程优势,对更东边内陆一些的露沙军一片150毫米山区岸防炮阵地发起火力覆盖。

当然,这种利用射程优势白漂伤害的行为,也只能是针对150炮阵地,对240炮是不敢的。

哪怕毛奇级的主炮是280毫米50倍径,面对240毫米居高临下的岸炮,也未必有射程优势,犯不着冒这个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帝国大闲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青简史记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庆余年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