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顾家往事,华兰设宴(2/2)
不过此事所知者甚少,就连顾廷燁都不大清楚其中的內情。
因顾淑娘是和离归家,不能牵进顾家祖坟。
顾千帆一心想为母亲挣个誥命,好让她堂堂正正受香火祭拜。
以他二甲进士的出身,走寻常文官路径,起步官职最多八品,熬到五品,即便顺利,至少也得过个七八年。
而皇城司升迁不归吏部管辖,直接听命於官家。
若能侦破大案,护卫有功,今年七品,明年就能五品。
再者,他对萧钦言厌恶至极,进入皇城司,便可监察百官,直达天听,將来未必不能抓住萧钦言的把柄,让他身败名裂。
沉吟片刻后,赵晗沉声道:“皇城司探事司指挥使一职,你可能胜任?”
此话一出,顾千帆眼下闪过一抹欣喜。
此职官阶正七品,负责监视百官与收集情报,手握实权,名副其实的天子近臣。
“臣顾千帆叩谢官家,必当竭心尽力,以报天恩!”
“无需多礼。”赵晗摆了摆手。
——
洪武元年,六月中旬,正值华兰生辰。
身为中宫之主,今年特在仁明殿设下宴席,遍邀內外命妇。
凡有誥命在身者,皆在名册內。
皇后设宴通常有两种,一是遵循礼制的常规性宴会例如元旦、中秋等节日。
二是因事而设的特殊性宴会,通过宴请命妇,可以间接影响前朝的官员。
此次设宴,名义上是庆贺生辰。
实则为立威、向天下臣民展示自己的德行与能力,以及安抚宗室和前朝旧臣。
宫门外,车马云集,数名禁军值守於此处。
王若弗一身墨绿织锦长裙,髮髻高高盘起,斜插著几支不引人瞩目,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的玉簪。
踩著脚凳走下马车后,忙不迭去扶老太太,举手投足间,与在家中的时候大不相同。
“母亲,仔细脚下。”王若弗轻声提醒道。
老太太虽有些诧异,但还是微微一笑,抚了抚她的手背,在外头嘛,总得要几分体面。
不远处,平寧郡主瞧见她们后,深吸一口气,主动过来打起招呼。
时至今日,论地位与实权,盛家远超齐家。
“多日不见,太夫人身子可还硬朗?”
盛老太太微微頷首,语气温和,“劳郡主娘娘掛心,老身一切都好。”
“哎呦,郡主娘娘今日真是光彩照人,你家小公爷如今进了翰林,前途不可限量啊!”
王若弗笑眯眯的看著她。
不禁想起多年前,她来盛家让小公爷入书塾时那副高高在上的做派。
“王夫人谬讚,衡哥儿资质平庸,比起你家柏哥儿,还是差了一大截。”
说罢,平寧郡主將目光放在一旁的如兰和明兰身上。
只见明兰身著碧色织锦襦裙,清雅中透著几分贵气。
脸颊两侧已经完全褪去往日的婴儿肥,更见灵秀动人,將一旁如兰衬托的毫无顏色。
“郡主娘娘安好。”如兰与明兰二人齐齐行礼,华兰特意吩咐王若弗今日將她们一道带上。
平寧郡主点头一笑,隨即与她们一同前往仁明殿。
仁明殿內,数名宫女面带微笑,步伐一致,將各色菜餚轻轻摆放在桌案上。
淑兰、嫣然两位后妃,英国公夫人、甘老夫人、余家老太太,赵宗全遗孀沈从英等大大小小四五十位內外命妇皆在此处。
待宴席时辰將近,殿外传来內侍高昂的声音,“皇后娘娘驾到——”
“臣妇拜见娘娘,愿娘娘千岁金安。”
命妇们齐齐站起身,遵循礼制,恭谨行李。
华兰端坐於上首位置,轻声道:“无需多礼,今日乃本宫生辰,特邀诸位进宫一聚,共敘閒话,不必太过拘束。”
“谢娘娘!”
待眾人重新落座,华兰將目光放在英国公夫人身上,“今日怎么不见夫人带府上姑娘一道前来?”
“回稟娘娘,那丫头自知不日便要进宫侍奉官家,生怕以后没瞎胡闹的机会,便整日跟在她哥哥后头乱野,昨日不甚染上些许风寒。”
“臣妇担心其病气衝撞凤驾,便命她在家中静养,还望娘娘恕罪。”
英国公夫人恭谨回话,语气中带著几分无奈。
华兰莞尔一笑,英国公独女张桂芬的性子,她通过明兰和如兰也有所耳闻。
於是乎,她轻声道:“既如此,稍后本宫便遣两位太医去府上瞧瞧她。”
“谢娘娘恩典。”英国公夫人眸光微眯,不著痕跡的打量著华兰。
心中暗道:这位皇后的出身虽不显赫,可周身气度从容,还带有几分不可忽视的微仪,比起曹太后当年,丝毫不逊色。
几位誥命夫人纷纷向英国公夫人投去羡慕的目光。
新帝登基,必定要扩充后宫,遴选妃嬪。
但大周的选秀规模很小,多数都是朝中官员的家眷,只有极少部分会是民间的女子。
一进宫就是四妃之一,这样的殊荣,也就他家能有了。
片刻后,华兰扭头看向沈从英。
“沈夫人,本宫日前与官家商议一番后,有意从今年新科进士中。”
“为你妹妹择一位品性端方,才貌相配的良人,不知你意下如何?”
沈从英闻言,忙起身回话。
“娘娘与官家如此为舍妹婚事费心,臣妇感激不尽,岂有异议?全凭娘娘做主。”
华兰轻声道:“你且放心,届时本宫定亲自为她添妆,绝不会委屈了她。”
“臣妇谢娘娘大恩。”沈从英神情动容。
自打入汴京,她衣食起居皆有人照料,只是偶尔会想起亡夫与儿子。
弟弟沈从兴这几年在禹州静养,如今在下人的搀扶下,已经勉强能够行走。
眼下她唯盼著妹妹的婚事有托。
小沈氏性格与品兰相似,大大咧咧,不拘小节。
缺点也有不少,往日在沈从英和沈从兴的娇惯下,太过於糊涂,受不得半点委屈。
老太太端坐在左侧席间,满眼欣慰的看向华兰。
自己教养出的孙女如今这般出色,心中一时间感慨连连。
余老太太的目光一直放在嫣然身上。
见她眉目温婉,再没有往日的怯懦之气,嘴角忍不住上扬。
她和余老太师已经重新选定宗妇,为司天监洪主簿的侄女——洪氏。
当年洪氏刚嫁人没几月就守寡在家,至今都有七八年之久,若非她父亲身子不好,根本不会鬆口再嫁。
洪氏贤淑大方,带人和善,进门这些时日,將余家內宅打理的井井有条。
余大人虽心中不满,但没方氏从旁挑唆,终究不敢再和余老太师作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