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昊天布局,推动至高天之争;林宸筹(1/2)
第380章 昊天布局,推动至高天之争;林宸筹备,布阵制卡阎罗王!
林宸和魏征一起入座,高坐判官殿上,孟婆作为轮回使陪坐一旁。
魏征亲自驱动生死簿,把两位史诗级星灵拘到面前。
这是那次毗沙门天王下凡抢夺哪吒一战时,林宸从【封神会】手里硬生生抢过来,拘押至今的——
翼火蛇王蛟、天伤星李洪仁残魂。
王蛟残魂身上还翻涌着暗红色的妖异火光,蛇瞳竖立,戾气未消。
反观李洪仁,魂体黯淡如风中残烛,气息萎靡绝望,只求解脱。
魏征惊堂木重重一拍,审问道:
“尔等叛逆,勾结外道,图谋神权。
那【封神会】究竟是何目的?
为何要窃天星权柄,自立神序?”
李洪仁心如死灰,已经不想说什么了。
王蛟却猛地挣扎抬头,傲然道:
“叛逆?
吾等乃是奉天行事、代天封神,重塑乾坤。
行的是煌煌大业!
你们窃占神权、阻挠天命,才是真正的悖逆之贼!”
“代天封神?”林宸的声音终于响起,瞬间压过了王蛟的反驳。
“巧的很,我麾下的水浒好汉、天罡地煞星们,还是‘替天行道’呢!
这天意,究竟以何为准呢?”
王蛟道人则是冷笑着反问林宸,像是在看一位不自量力的虫豸:
“你说的天,和我侍奉的天,能是一样的吗?”
被王蛟这么一反问,林宸突然意识到一个恐怖的点。
天,也有意识。
从最早开始,华夏神话体系中,就有天之意志。
天之意志,影响着日月星辰的轨迹,联通着山川大河的脉动。
是王朝兴衰的宿命,是笼罩在万灵头顶、至高无上的苍穹意志!
人间帝王、仙官上帝某种意义上,也是天之意志的代言人。
而封神演义中,封神榜后面的大能,便是昊天!
斗部三百六十五正神、雷部二十四天君、火部、瘟部、群星列宿……
都是由昊天上帝所推动封神的。
但严格意义来说,昊天上帝,并不算是某个具体的人格神存在。
是一尊高贵无比的自然神,即华夏自古以来,形成的天之意志,对天的崇拜。
是概念、权柄的代表。
所以,王蛟说的所谓奉天行事,是封神会在执行昊天的意志。
封神会自己也有一套天罡地煞的星灵神官,和林宸这边水浒好汉天罡地煞的人选完全不一样。
明显是对立冲突的两套班子。
但双方都是替天行道,难道,是有两种天意,在进行对抗?
林宸越想越笃定,并且联想到一句响当当的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这声在汉末黄巾贼首张角发起的谶语,如同滚烫的烙印,让林宸开始灵识剧震。
这句话,现在细细回味,似乎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表面上说的是朝代的更换,但其实也在影射不同天之意志的更替。
所以,所谓的神序之争,溯其根源,难道是天意之争?!
两股天意的对抗,反映到了下界的人间争斗上。
就像同一领域里的两家公司竞争一样。
这念头甫一生出,林宸顿觉冷汗直冒。
这等隐秘,直指天道本源运行之秘,牵涉诸天无上存在的博弈。
据传闻,张角所得的《太平要术》,就是南华仙人所赐。
南华仙人,正是庄子的封号!
林宸当初在【长河怪谈】副本里遇到庄子时,庄子就说某些因果不能和林宸交代。
莫不指的就是这天意之争背后的隐秘?
还好此地判官殿有阴司权能庇护,天然就能隔绝内外、遮蔽天机。
不然林宸都担心,自己这念头一出现,就被大能窥探感应到,一个指头破开虚空把自己捏死了。
林宸压下心中的惊涛,口中却不由自主地继续咀嚼着这句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林宸脑海内的神话历史知识,开始不断交织解读。
汉代、庄子、道家、张角,还有他所创立的太平道、黄巾起义……
一个个关键词汇聚在一起,逐渐串联了各条隐晦的线索,开始拼凑出一副隐晦的神权斗争大图。
他已瞬间有了一个推断——
这还是儒教和道教的对抗!
汉代,是儒教、道教这两大宗教发展的重要节点。
关系着儒家的崛起、颠覆,以及道教的起源诞生。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交了那震动未央宫的《天人三策》。
提出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理论。
至高至上的“苍天”意志,被董仲舒以煌煌儒术,与人间皇权死死捆绑铆合在了一起。
天子、天子,便是天意之子。
从此,儒教彻底登上了神坛,成为华夏第一大显学,也把天之意志抬到了最高。
而儒教的官方至高神就是昊天!
昊天上帝就此稳居云端,俯瞰万神,成为这华夏神序里无可争议的至高神。
但是独尊儒术,锁住了百家争鸣的生机。
汉武帝晚期,又经历了外神推动的“巫蛊之祸”,终于让汉朝渐渐走向衰亡。
而汉朝的衰落灭亡的关键点,就是张角掀起的黄巾起义。
林宸现在才意识到,这不是普通流寇、反贼的口号。
这是斩向“苍天”秩序的宗教神学战斧!
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向昊天引领下的儒教体系,发起了挑战。
不仅是为了改朝换代,还是为了换天!
虽然黄巾起义,最终没有成功,但已经明显动摇了天之意志。
从此诸侯军阀并起,汉室名存实亡。
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同时期的五斗米道,正是被后世视为道教的起源和开端!
汇聚了原始巫祝、道家哲学、神仙方术、黄老玄风的道教,终于登上了华夏宗教神话的舞台。
汉朝之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清谈风行朝野,炼丹求仙蔚然成风,道观香火缭绕群山。
道教是发展迅速,迅速崛起成为第一显学,从而和儒教开始分庭抗礼。
从宗教的更替来回顾历史,明显是新生的道教,推翻了独霸官方主要地位的儒教。
儒教的衰落,对应的昊天上帝自然也不会好过。
自汉室崩塌,昊天上帝便如同西斜的残阳,在道教勃兴的浪潮中黯淡、退隐。
而道教推出的玉皇大帝,逐渐取代了昊天上帝,慢慢成为了民众眼里华夏神话里的“最高”神祇。
玉皇大帝,就是道教出身,汉朝之后,从东晋开始成型的。
时间也对得上,这么多的巧合,再一次印证了林宸的猜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