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掛帅(2/2)
十万的就征蒙古役兵,一个多月就给凑齐了,后备的五万营练也就多了一个月时间,拖到了年末,明廷將自己控制下的二十几方精锐官军,都集中到了河南地区。
趁著这么长的时间,明廷也在各地筹措粮食。
加上蒙古的役兵,明朝在没有计算藩国出兵的情况下,光是三十几万军队,在吃嚼上就是一个惊天数字。
这里头还有几万精骑,这些精骑中的大部分,都是一人多马,吃嚼上就更加可怕。
拢共到了崇禎二十四年,朝廷往河南和陕甘地区,就输送了陈粮、新粮五百多万石,並从全国多地的乡绅民间购买米麵。
民间粮食相当充裕,毕竟现在大明不缺耕地,关內的许多省份都是在人口迁徙后,匀出来许多的便宜土地,其中就有大部分耕地落到了佃农们手里。
这些年的民间粮食產量,因为佃农转自耕农,私有性的优势被发挥出来,多出来了许多耕农进行更大面积的开垦,粮產量几倍乃至十几倍的发挥出来,让大量米麵流入市场,不仅仅是解决了原先的饥民问题,还让粮食价格一直在走低。
控制粮价的倒不是朝廷,而是商会。
走商们手里就有著大量粮食,朝廷现在要获得粮食,哪怕国库尚且支撑的住,也肯定会压价收购,户部陆陆续续又从民间收购了差不多三百余万石的麦粮,也囤到了河南和陕西。
八、九百万石的粮食,估摸也就够朝廷挥兵西进五到六个月时间,毕竟军中还有战马,战马在吃上面的消耗是人的十几倍,哪怕后勤现在几乎完全由皇商的商队民夫负责,朝廷只需供养大军,也是极为可怕。
不过朝廷並非没有预案,粮食在明朝,现在並不算最紧俏的东西,即便现在还是大灾年,但朝廷的粮仓主要集中在南洋地区和江南、湖广,北方自给自足,在山东、河南地力恢復,天象合適的情况下,目前看是尚且足够。
北直隶和江南的官军开始陆陆续续,从各屯得到长官的命令,在崇禎二十五年的一月份,河南地方屯驻的军队就一下子得到膨胀到了十几方人,隨后是湖广地区的兵力,也到了五万多,加上陕甘两地的军队,明廷经过三月多点的时间,就完成了初步西征大计的兵部预案。
陈奇瑜隨后从南京出发,带著黄得功处调派的一千骑兵,前往湖广,打算先接盘湖广的朝廷兵马,隨后直接与河南处的两京营精锐,在甘肃镇会师。
大明在西征前,对明藩派出大量的天使太监以及礼部使官,也陆陆续续有了回应。
朝鲜王是反应最快的,几乎消息先詔令一步赶到朝鲜,朝鲜王就开始在国內挑选自己不多的精兵。
朝鲜骑兵还是很不错的,也有一万多骑,朝鲜王李溴隨后就从朝鲜最精锐的六镇铁骑里头,挑选出五千精骑和一万步卒,准备回应这一次的明廷召唤。
隨即是后黎朝以及边上的安南缅甸王国,也都得到了传召。
这一次后黎朝避无可避,明廷要的是兵,按照明藩条约,他这一次是不可以拒绝出兵,改用粮食的,郑主只能被迫从自己的手里择选出一万多人,准备打发明朝。
缅甸现在很穷,因为大量的难民迁徙进去,人口虽然多了许多,军队规模也多出几万人来,但的確国力削弱了,勉强从西侧和阿拉干相邻的地区,抽出两方名长矛兵,也是有些打发明朝的意思。
暹罗出兵四千余人,占城出兵两千余,北大年只有六百个火枪手,而更南方的亚齐、柔佛和方丹等苏丹小国,加一块也才拿出五千个兵,並且他们的战斗力对於明廷来说,只能说是聊胜於无。
出乎朱由检意料的是,连自己不抱希望的倭国,竞然也打算参与明廷的西征计划,並且似乎是对自己的西征大计,真的是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