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技穷难守(1/2)
第375章 技穷难守
南阳府筑寨之风盛行始于明季。
明季农民起义,李自成、张献忠部农民军频繁活动于河南、湖北交界处,南阳作为豫西南重镇,屡遭兵燹匪梳。为抵御流寇土匪的侵袭,南阳乡绅纷纷自发修建寨堡以自保。
清初清廷统治尚不稳固,南阳一带又面临南明势力、地方武装等反清势力的威胁,进一步强化了南阳的筑寨需求。
南阳地区兴修寨堡高峰则是当下。
通过实地观察,谢斌留意到不少寨墙乃是新筑之夯土墙,壕沟亦是新掘。
应当是前年清廷屡失湖北重镇,去年北伐军又过境河南,南阳士绅感受到了威胁压力,自发修缮扩建了城郊的堡寨。
南阳城郊的寨墙、壕沟皆往外延伸,显然清廷南阳当局有筑造环城土郭,将南阳城郊的大小城寨围起来,连为一体,以拱卫主城,让南阳主城成为一个实质性的内城的想法。
只是时间仓促,环城土郭还没来得及筑成。
这对于北殿大军攻打南阳城郊的城寨是一大利好。
南阳城郊的城寨尚未连成一体,更容易进行各个击破。
后世南阳市宛城区,便是清之南阳府治所在。
南阳主城面积不大,为0.86平方公里,算上周围大大小小的城寨,实际上的城垣面积能翻上一倍不止。
河南历史悠久,境内所有城池筑造的时间都很早。
广西、湖南、湖北三省境内城垣面积差距极大,临近土司地界的城池面积极小,跟个小寨子似的情况在河南基本不存在。
河南境内的城池城垣面积的下限都很高,也更为均衡,府城一级的城池,主城城垣面积都在一两平方公里。
省垣开封一城独大,主城面积近十三平方公里,比此前北殿大军接触的广西、长沙、武昌都大。
“南阳镇总兵非善类,据那些俘虏交代,此番夜袭,是他们总兵亲自带着他们夜袭,好胆啊,出了广西,就没见过胆子这么大的清军总兵。”
审讯完俘虏的张泽揣着笔记本走进谢斌的帅帐,望着正盯着沙盘,愁眉不展的谢斌说道。
“在广西的时候这样的总兵也不多见。”谢斌说道。
且不论北殿大军和太平军的实力和在广西时已不可同日而语。
即使是在广西,他们所遇到的清廷提镇也是在不知道北殿大军、太平军底细虚实的情况下才敢莽上来。
稍微对北殿大军和太平军有点了解的清军提镇,无不是对进剿“粤西会匪”避之不及,巴不得躲得远远的。
“如何攻南阳,谢帅可有什么眉目了?”张泽问道。
“我已让土营以挖掘通往淯阳寨墙的地道,只是清军兵勇在寨墙外挖掘有数道深壕,增加咱们挖掘地道的难度。”谢斌的食指点了点沙盘上的淯阳寨说道。
南阳城城郊零零散散、大大小小的城寨有十几个。
要将这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城寨全部拔除太过费时费事,也没有这个必要,择其重要者而攻之即可。
谢斌很早就选定了淯阳寨作为主要目标进行突破。
淯阳寨是南阳城南郊紧邻白河的一个大城寨,其北面寨墙距离南阳主城南墙只有七八丈,若能拿下淯阳寨,他们的炮兵火力就能覆盖大半个南阳城。
以淯阳寨为起点进攻南阳主城会容易很多,只要突破七八丈的距离即可。
从淯阳城进攻南阳主城,有现成的寨墙作为掩护,伤亡会小很多,效率也更高。
七八丈的距离,无论是填土直接跨过去,还是挖掘地道,所需要的时间和人力都比较少。
当然,谢斌选择从淯阳寨突破,也考虑到淯阳寨临白河。
虽说因白河下游部分河道过窄,河床淤塞,大船难行之故。
莫要说蒸汽明轮战舰,连稍大一些的传统木船都难以通过。
不过他们此次北上南阳带了三千余名纤夫,还是将大部分排水量在二十吨以下的中小型船只拖曳到了南阳城附近的白河河段。
南阳城附近的白河河段河水稍深,河道稍宽,利于水师作战。
水陆两军可互相策应攻打淯阳寨。
正说间,从淯阳寨方向的地底下传来一声闷响。
起初,帅帐内的谢斌和张泽还以为是土营的兄弟爆破成功,穴地轰塌了淯阳寨的土墙,为此感到高兴振奋。
可很快,两人都意识到了爆炸声听起来有点不对劲。
虽说由于深壕的阻挠,土营不得不将地道挖掘得更深,但爆破城墙产生的动静不可能这么小。
再者,即便土营成功将地道掘进至淯阳寨之下,爆破之前土营营长也需要向谢斌请示。
果如谢斌、张泽所想,爆破声发出没多久,在前线的彭勇便来到帅帐,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谢斌:“淯阳寨内的清军兵勇从城寨内向外挖掘地道,拦截了咱们的地道,方才的声响是清军兵勇爆破摧毁我方地道时发出。十几个土营的将士,生生被埋在了地道内。通往淯阳寨的地道,毁了。”
“淯阳寨内的清军还会反坑道作业?”张泽诧声道,“学得倒挺快。”
清军和北殿大军,太平军交手已经三年有余,北殿大军和太平军喜欢以穴地攻城之法攻城已不是什么秘密。
在交手过程中清军也逐渐积累了一些反制穴地攻城的法子。
反地道作战便是其中之一。
即一旦发现太平军挖掘地道的迹象,清军便会从城内向外挖掘垂直或斜向的横壕,以截断敌方地道,甚至灌水、放烟、乃至是爆破直接摧毁太平军的地道。
过往的战例中,清军常见的做法是灌水、放烟,直接进行爆破对抗,以炸药摧毁坑道很罕见。
“终于碰到个有点胆子,又肯用脑子守城的清军守将了。”谢斌凝思片刻,说道。
“传我命令,让土营多掘些坑道,坑道作业时,务必带上两个善地听的土营士卒,每掘进二尺,便停下听音,以防清军的反坑道作业。”
激烈的坑道对抗早在两年前的长沙一战中就发生过。
总的来说,在坑道对抗当中,进攻防还是掌握着相当大的主动权。
长沙一战,太平军的土营将士便是通过堆坑道数量的方式,令守城清军防不胜防,疲于奔命,顺利地将坑道掘进至长沙南墙的墙基之下,并爆破成功,炸塌了一段城墙。
太平军最终没能拿下长沙,原因不在土营将士,而在于地面部队未能成功突破进长沙城内,以致功亏一篑。
谢斌同南阳城守军交过手,南阳守军实力远弱于当初长沙的守军,士气全靠少量精锐部队维系,只要破开淯阳寨墙,哪怕是破开一小段,谢斌就有把握拿下淯阳寨,继而拿下南阳主城。
自从前番地道被清军以反坑道作业爆破摧毁后,土营将士便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强度作业状态。
谢斌已经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地道挖到淯阳寨墙之下,不然土营的营长和连长就别干了。
这是谢斌挂帅以来首次下达如此严苛的命令,没人觉得谢斌只是说说而已。
土营的营连长们不敢懈怠,连长们甚至亲自下地道进行土工作业。
前番地道被清军以反坑道作业爆破摧毁,土营折损了十几个将士,土营将士们也憋着一口气,誓要为牺牲的兄弟复仇。
接下来的数日,淯阳寨外的地面之下,土营将会如同地鼠打洞一般,同时开辟了七条主地道,呈扇形向寨墙方向延伸。每条主地道又分出若干支道,真真假假,虚实难辨。土
营将士分为三班,日夜不停地轮番挖掘。为防止被清军再次精准拦截,每个挖掘班组都配备了两名听觉敏锐的士兵专门负责听声,以防淯阳寨内的清军故技重施。
多条地道并进令淯阳寨内的清军地听真假难辨,疲于应付。
七条主地道中,有三条是佯攻坑道,挖掘较浅,动静较大,意在吸引清军的注意力和反坑道力量。
另外四条则尽可能降低挖掘地道的声音,向寨墙方向掘进。
地面部队也没有闲着,不断用劈山炮、抬枪向寨墙方向进行骚扰性射击,掩盖地下的挖掘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