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摧枯拉朽(2/2)
陆勤见陈淼神色不对,心中微微一沉,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几分,示意道:“陈团长辛苦了,汉水航道具体情况如何?陈团长但说无妨。”
陈淼走到西花厅铺在公案上的汉水流域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钟祥的位置,然后向上游划去:“情况很不乐观,钟祥往上的汉水航道,比我们预想的要糟糕得多!”
一旁的卓化禹补充说道:“此段汉水河床较为浅窄,沙洲密布,更令人头疼的是多年未经疏浚,淤积严重。
我们测量了几处关键河段,即便现在即将进入汛期,江水有所上涨,大部分航道水深仅四尺多些,而且河道曲折,航行条件极为复杂。”
陈淼抬起头,看着陆勤和谢斌,说出了那个最不愿说出的结论:“我们的蒸汽明轮船,除了巴陵号、平江号、临湘号这三艘吃水最浅、吨位最小的明轮船,能够勉强尝试继续往上游航行外,其余较大的明轮战舰,恐怕难以通过这段航道,若强行硬闯,有极大的可能会搁浅。”
一期生出身的军官文化程度都不低,即使陈淼幼时没读过私塾,没什么文化基础。
但距离1848年上平在山红莲坪深造以来,已经过去了五年有余。
彭刚在平在山时就委托罗大纲从广州购置了一套公制度量衡带来了回来,向一期生介绍讲述公制度量衡。
陈淼、陆勤等人算学水平都还不错,会计算面积和体积,清楚吨是什么概念,现在也习惯了以吨位来衡量一艘船只的大小。
巴陵号、平江号、临湘号这三艘明轮船是彭刚后续采购的蒸汽明轮船,去年十二月中旬方才到货交付。
比起最初从法兰西、美利坚洋行采购的蒸汽明轮船,巴陵号、平江号、临湘号要小上一个量级。
江夏号、汉阳号、黄冈号这些最早采购的蒸汽明轮船,较小的,排水量也有四百吨左右。
巴陵号、平江号、临湘号的排水量则都在两三百吨。
尽管巴陵号、平江号、临湘号在汉水仍旧是巨舰般的存在,但其威慑力和载重能力显然要比江夏号、汉阳号等大船差了很多。
这个消息如同当头一盆冷水,让陆勤和谢斌都感到有些失落。
“只有三艘轮船能上去?”谢斌皱眉道。
他原本指望依靠水师的火力和运力,能迅速逼近襄樊城下。
现在看来,还是太理想了。
陆勤虽然没有立刻说话,但紧抿的嘴唇暴露了他内心的不甘与遗憾。
沉默了片刻,陆勤才缓缓开口,说话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甘:“陈团长,确定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如寻找当地熟悉水情的渔民引航,或者给大的轮船减重,我们的大轮船能否继续向上游航行?”
陈淼无奈地摇头,语气肯定:“陆团长,属下已仔细询问过俘虏中的水兵水勇和当地渔民,也和轮船的船长、大副们讨论过这个问题。
让谙熟本地水况的渔民引航或者给轮船减重,风险仍然很高,再过一两个月,等下场大暴雨,我们的大轮船能勉强向上游航行。
只是为了等几艘大轮船,延误一两个月的时间,我想殿下肯定是不希望我们这样的。”
“这是我等头一回单独领兵,决不能让殿下失望。”谢斌到底年龄大些,经历的大风大浪更多,很快完成了自我心理疏导,从失落中走了出来。
“不就是大轮船暂时不能参战么?我们以前在广西、湖南征战,可没有轮船,这仗不也打得好好的?况且有三艘轮船能够参战,襄樊清军水师孱弱,我们的水师仍旧对襄樊清军呈碾压态势。”
陆勤背着手,在西花厅内踱了几步,沉吟良久,目光再次落在舆图上:“既如此,大轮船不可贸然前进。陈团长,你立即统筹安排巴陵、平江、临湘三舰,携小船谨慎探索上游航道,尽可能向上游侦察,摸清敌情水情。
其余所有无法通行之大船,就地转为后勤运输船,负责将汉川的部分粮秣军需转运至钟祥城。”
“属下遵命!”陈淼肃然领命,虽然大轮船暂时不能参战也令他心有不甘,但这是当前最稳妥的安排了。
真要让大轮船强行向上游行驶,万一搁浅受损,会更麻烦,造成的损失更大。
尽管北殿现在有船舶修造厂,具备一定的明轮船维修能力。
可船舶修造厂在汉阳,修船也只能把船只拖曳回汉阳维修。
给陈淼下达了命令,陆勤又看向谢斌:“谢团长!”
“在!”谢斌朗声应道。
“三团择一老营留守钟祥城,依托钟祥城,建立稳固的兵站,确保我军主力北上之后,钟祥城无虞,后勤补给线畅通无阻!
传令各部,在钟祥城外休整两日!抓紧时间,将大轮船的粮草辎重从船上卸下,转为小船运输。征调所有可用民夫、骡马,两日之后,发兵襄樊。”
“是!”谢斌接了命令,便离开西花厅,着手安排留守事宜。
安陆府境内的主要绿营汛塘和大的团练武装都已经被陆勤消灭了。
北殿一营在满编情况下是大七百来号人,留下一个三团的老营负责钟祥城的防务,足够了。陆勤的安排并无不妥之处。
安排完钟祥城的防务,陆勤、谢斌、陈淼、张泽等人去信武昌,向彭刚汇报了最新的战况进展。
由于武汉三镇上游的长沙清军是目前对北殿潜在威胁最大的一支清军。
故从武昌到岳麓山大营的电报线路,是当前武昌电报总局重点架设的电报线路。
另外两条正在架设主要电报干线,即武昌城到九江府治德化的线路,汉阳城到德安的电报干线。
一条才架设到黄冈城,一条才架设到汉川城池。
陆勤、谢斌他们只能用快马将书信送抵汉川县城,再由汉川县的电报局往汉阳发报。
汉阳电报局收到来自汉川电报局在收到电报后,携电文渡江,将电文呈递给武昌电报总局,由总局进行转译后呈递北王府。
“李汝昭,催一催怡和洋行,问问他们咱们委托他们采购的古塔胶到底什么时候到货。”
收到电报的彭刚还没有拆开查看,便皱着眉头说道。
古塔胶是由古塔胶树凝固乳胶提取的天然乳胶材料,中文译名又是也译作杜仲胶和马来乳胶。
这种材料在十九世纪中期曾广泛被用作为海底电缆绝缘层核心材料使用,后世仍应用于非金属软管、旅行箱防水处理等工业领域。
古塔胶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塑料,随着橡胶广泛应用和合成塑料的发明,方才在十九世纪末逐渐淡出了主流视野。
最早的高尔夫球,亦是由古塔胶制作。
彭刚购买向英吉利佬购买古塔胶不是因为想打高尔夫,他不是半岛的将军,没那么多脱离大众的稀奇古怪爱好。
彭刚采买古塔胶是为了铺设水下电缆,好直接把武汉三镇的电报线路给连接起来。
虽说汉阳城到武昌城就隔着一条江,人肉送电报费不了多少时间,但在彭刚看来,效率还是太低了。
再者,电报虽然设局的成本低,可架设线路和维护的成本高。
彭刚希望电报能早日投入商用,逐渐降低电报的运维成本,以实现盈利反哺财政的目标。
信息传输效率低下是彭刚难以忍受的问题,彭刚也不喜欢仗着人力成本低廉,一遇到问题就堆人力的做法。
这么做虽然能暂时解决问题,但容易形成路径依赖。
“殿下,属下已催过数次,怡和洋行的人说香港没有古塔胶存货,他们要到南洋进货。”李汝昭回答说道。
提到英吉利人,李汝昭忍不住眉头直皱。
作为北殿的殿前承宣官,处理洋务时,李汝昭不得不同洋人接触。
近一年接触下来,李汝昭更喜欢和态度更好,更容易交流的法兰西人和花期国人打交道。
不喜欢和态度倨傲,过于奸猾精于算计的英吉利人打交道。
就比如催促英吉利佬交付古塔胶,从年初李汝昭就开始催,一直催到五月末了都还没有下文。
“进他娘的头!东印度公司的烟土两个月就能从孟加拉运到上海,我们要的古塔胶,十个月不能从马来西亚运到武昌!”彭刚阴沉着脸说道。
“告诉马地臣,我们是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加急向他采购的古塔胶,两个月内我再收不到古塔胶,订单作废,大不了定金我们不要了。
既然他们藏着掖着拖着,迟迟不愿交货,有古塔胶的不止他们英吉利国一国,大不了我派人到巴达维亚找荷兰人买!”
彭刚向怡和洋行采购的是高端的古塔胶,采购单价是每磅古塔胶六先令,即0.30英镑,是高价,算是被英吉利佬宰了一刀。
高端的古塔胶在欧洲市场的单价是每磅0.20英镑,美利坚市场的售价则是0.25英镑左右的样子。
按理说武昌更靠近古塔胶的产地,运输成本更低,应该更便宜才是。
但英吉利佬仗着这是他们的卡脖子原料,目下只有英、荷两国掌握有古塔胶,漫天要价。
价格高彭刚姑且忍了,大不了回头在茶丝瓷贸易上找回场子,多挣英吉利佬一点。
拖延交货彭刚实在忍不了,他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要不是荷兰人在东亚的核心利益地区是日本,东亚的荷兰人几乎都在日本活动,中国市场鲜有荷兰人,彭刚早联络荷兰人,向荷兰人买古塔胶了。
他娘的,等将来拿下马来西亚,非让英吉利佬卖不成古塔胶,种不成橡胶不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