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174诚意(1/2)
第177章 174诚意
儘管安同已经给出了两种可能,但如果不能確定刘义真究竟在哪,拓跋嗣寢食难安。
“能否探查清楚晋军主力的位置?”
安同闻言,为难道:“陛下,臣此前听说安定的晋军已经封锁了主要道路,原以为是王康担心我军趁机劫掠,如今看来,定是为了掩护刘义真北上,想要探查清楚,只恐並非易事。”
拓跋嗣当然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他只要结果,不问过程:“不计代价!”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还有什么好推脱的,安同拱手应命:“臣遵旨。”
话音刚落,其子安頡提议道:“启奏陛下,臣以为赫连定或许也是受到了刘义真的蒙蔽,若使其知晓真相,夏人必定自乱阵脚。”
拓跋嗣双目放光:“安卿所言甚是!”
刘义真放出假消息,分明是打著蚌相爭,渔翁得利的主意,一旦让赫连定知道了他寄予厚望的援军压根没安好心,怎么可能不惊慌失措。
安頡得了拓跋嗣的赞同,心底一喜,继续道:“陛下,刘义真与赫连是香火兄弟,二人结义后,食则同席,寢则同榻,这也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如今赫连的王后、太子逃去了安定,不如谎称刘义真欲以赫连晟为天王,从而遥控夏国。”
“好!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安排!”拓跋嗣讚许地看看安頡,眼里满是欣赏。
正所谓天无二日,一个夏国也不能有两个天王,如果刘义真支持赫连晟,那么赫连定又该如何自处。
在安頡领命后,拓跋嗣说起了另一件事:“刘义真已命杜驥北上,侵犯河內郡,若使晋人在河內站稳脚跟,则冀州危矣,河北危矣。”
河內郡毗邻冀州魏郡,其治所野王县(河南沁阳)距离鄴城(河北临漳)仅五百里,路途一马平川,並无险隘。
鄴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曹魏时,鄴城曾为陪都,与洛阳、许昌、长安、譙城並为五都。
永嘉之乱后,后赵、冉魏、前燕等政权又曾先后在此建都,是当时关东地区的政治、
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眼下北魏虽然定都於平城,但鄴城仍然是北魏治下最大、最繁华的城池,可以说,谁控制了邮城,谁就能够掌控河北。
对於晋军入侵河內郡一事,拓跋嗣当然不敢掉以轻心。
儘管刘义真已经回到了关中,但还有一位刘裕,他的威胁更甚於刘义真,而且刘裕此人非常善於抓机会,拓跋嗣担心他得知杜驥攻克河內郡,会趁机出兵北伐。
当拓跋嗣提及刘裕出兵的可能时,安同笑道:“刘裕篡逆之心,人尽皆知,况且,其人已年迈,又怎会在刘义真领军在外时,兴兵北伐,若有变故,则山河易色,悔之晚矣。”
拓跋嗣闻言,稍稍安心。
不错,刘裕太老了,真的要在北伐的时候出点什么意外,而刘义真又远在关中,南方出现权力真空,必然出现动乱,这种情况下,刘裕不可能离开北上。
安頜同样出言宽慰道:“陛下,柔然已经退兵,没有了他们的桔,留守的六部大人隨时可以抽调代北精锐南下,况且河北兵精粮足,而杜驥孤军北上,难有作为,臣以为,刘义真此举只是劫掠,而不敢妄据河內,河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