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中央皇帝与跑关系(2/2)
在他传统的认知里,瘟疫乃是天罚,自古名医如张仲景,也更多是“辨证施治”、“调理扶正”,何曾有过能直接针对“瘟疫”本身的“神药”?
自己这个孙子将来在史书上,即便不称“医神”,也必定位列“医仙”之流。
姜老太公看着英气勃发的刘阳,又看看满脸得意的刘思远,眼中是掩不住的羡慕:“思远老弟,你是有大福气的啊!元首是你儿子,刘教授又是这般了得的人才,青史留名,指日可待啊!”
刘阳被祖父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道:“祖父,您和姜老太公慢聊,自己认得去教室的路吧?我得赶紧去实验室了,今天的实验耽搁不得。”
刘思远挥挥手:“去吧去吧,正事要紧,我们老头子自己认得路。”
化学院实验室。
刘阳换上白色的实验服,他走到一个恒温培养箱前,小心翼翼地从里面取出几个培养皿。皿中生长着不同形态的青霉菌落,这是他现在的研究方向之一。他正准备将一些长势良好的青霉孢子转移到另一个预先接种了常见致病菌的培养皿中,观察其抑制效果。
刚在显微镜前观察了不到五分钟,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个脑袋探了进来,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刘阳哥,忙着呢?”
刘阳抬起头,发现是他在化学院就读时的同窗王亮。王亮的父亲是大同军的一位元老上校,正好卡在无需进行严格财产公示的级别门槛上。
王家的政治资源和人情关系,大部分都倾斜用于培养他的长子、王亮的哥哥王翰,如今已在某富裕州府担任要职。
而作为次子的王亮,没得到多少家族的资,加上本身天赋平平,在化学院四年,更多是“混”了个文凭毕业。
毕业后,他靠着父亲作为开国功臣享有的年金作为启动资金,购置海船,跑起了南洋航线。凭借父辈残留的一些人脉关系,虽然没能做成惊天动地的大生意,但也算顺风顺水,几年下来已拥有四艘海船,在京城年轻一代的海商中,算是小有名气,生活优渥。
刘阳放下手中的菌种,出了实验室道:“你怎么有空到实验室来了?”
王亮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阳哥,是这么回事,你看,那生产‘磺胺’的药厂,你不就是最大的东家兼技术掌舵人嘛,小弟想走走你的门路,看能不能,匀一批磺胺给我?”
刘阳闻言微微蹙眉:“你不是一直在跑船运吗?怎么突然对药品感兴趣了?”
王亮立刻来了精神解释道:“阳哥,你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搞圣贤药啊!现在你这磺胺可是有价无市的硬通货!尤其是欧罗巴那边,您不知道,他们历史上被那黑死病折腾得太惨了,听说几百年前死掉了三分之一的人!现在风声传过去,说咱们这有能治鼠疫的神药,那些佛郎机人、红毛夷人都快疯了,到处打听采购门路!我就想着,要是能弄到一批,运到欧罗巴去。”
刘阳的听完语气也淡了些道:“制药作坊的生产和销售,有专门的掌柜负责,我从不直接插手具体的订单分配。你想要进货,按规矩去申请便是。”
王亮诉苦道:“我的好哥哥哟!要是能按规矩买到,我还用来求你吗?你们药厂的订单,现在都排到明年下半年去了!别说我这种小门小户,就是几家大作坊,都得排队等着!阳哥,看在咱们四年同窗的份上,拉小弟一把!从小我爹就觉得我不如我哥,什么好事都紧着他,我现在就指望自己能闯出点名堂来,你可一定得帮帮我啊!”
刘阳道:“王亮,不是我不帮你。生产环节我的确不便干预,不过,如果你真想找些有前景的项目投资,我倒是可以给你指条路,未必比倒卖药品利润低,而且更长远。”
王亮愣了一下,有些迟疑地问:“投项目?”他毕竟是化学院出来的,虽然学业不精,但也知道学院里那些实验室项目,大多数都是“吞金兽”,十个里有九个半是亏损的,常年靠着社长的国家实验室,下拨的科研经费维持,就这样为了争夺经费,那些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经常也会吵架。
因为像刘阳这样有成果转化的是少数,大多数还是要靠国家支持。
现在让他拿真金白银去投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前沿研究,他心里实在没底。
“你就帮个忙吧,我按照市场价购买这些药品。”王亮终究觉得搞研发不靠谱,还不如这样实打实的倒卖药品更赚钱。
刘阳叹口气道:“好吧,我手里倒有点份额,让给你了,不过不要说出去,我不想太多人来打扰。”
他也早知道会有这样的事情,所以在作坊留下了一定的额度,应付这种人情往来。
王亮喜道:“多谢刘阳哥了,我订购30万元的药品,现在就可以给你打钱过去。”
刘阳皱眉头看着自己这个老同学道:“你毕业没几年,现在居然能拿得出30万,南洋海贸现在还那么赚钱?”
刘阳可知道自己这个老同学,没少抱怨,他父亲对自己支持不够,他想要扩张船队,一直缺乏资金。
王亮笑道:“我找了一些老兄弟借钱,我这次打算去欧罗巴一把赚够300万元再收手。”
刘阳脸色严肃道:“也就是说你还帮其他人购买药品?”
王亮道:“大家都是社里的子弟,有钱大家一起赚,这样你帮我,我帮你,大家伙的日子才能好过一些。”
刘阳马上严肃道:“30万元的药品我也拿不出来,如果你们真想卖药,我倒有个建议,去药厂谈判,购买专利的使用权,你们自己想生产多少药品就生产多少药品。”
他不想和那些二代有太深的交集,尤其是这些喜欢经商的。
大同社元老子弟,那些长子,嫡子,优秀的孩子普遍在军中,或者是在地方担任职务。
再差一等的送到各大学府学习,能成为助教,教授就算在学界站稳脚,再次一等的会被送到官营作坊担任管事,有个铁杆的俸禄不说,如果真有管理才能能快速出头不说,还能成为优秀管事,由商场转到官场。
不过在将军和巡抚以下的家族。这些子弟的条条框框限制更少,他们更喜欢自己开商社,组建船队跑业务,因为有关系,加上跑的大部分都是比较安全的南洋地区,属于大同社势力的核心范围,虽然赚不到暴利,但也算是旱涝保收,当然缺点也就是赚不到什么暴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