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洞房花烛夜!(1/2)
第395章 洞房烛夜!
中间区域,设有一个多功能大型屏幕,可通过手指触控萤幕幕以及声音控制,进行各种控制调整。
装备第四代光传操控系统,替换原有三轴四余度电传操控系统,並取消机载衍射平显,全面採用新型头盔显示器系统。
机体复合材料使用比例进一步增加,减轻机体重量的同时,提升有效载重,进而强化机动性和综合飞行性能。
气动布局进一步优化,全面採用电磁波吸收隱身涂料,无掛载状態下,正向雷达反射截面积下降为1.2平方米,具备一定程度的隱身性能。
“四代有源相控阵雷达,光传操纵,隱身涂装,光电分布孔径系统,再加上鸭翼和全向矢量对称,乖乖,除了超音速巡航和隱身性能,歼-10d达到两项四代机的標准,性能直逼四代机,怪不得要额外加一个『火龙』的代號。”
看完第一页的基础性能资料介绍,周海被震撼的无以復加,心中对歼-10d的疑惑和猜测烟消云散,喃喃自语著。
说实话,在没有真正见到了解歼-10d之前,周海內心之中,一直都有些疑惑这款战斗机是不是具备所描述的性能。
现在,一切疑惑和猜测覆灭。
牛逼!
歼-10d几乎牛逼到没边!
瞧瞧这些应用在歼-10d之上的一系列尖端航空技术——『熊猫』有源相控阵雷达,全向矢量大推力涡扇,光传操纵系统,光电分布孔径系统,几乎全是四代机的標准配置。
『熊猫』有源相控阵雷达,歼-10d事態感知力的核心之一,对雷达反射截面积1.5平方米以上的小型目標,有效探测距离高达250公里,与最初的机载第三代都卜勒雷达相比,如同鸟枪换大炮。
此外,还有另外一个东西——光电分布孔径系统,这个看似有些不明所以的东西,实际上是尖端航空科技,能够让飞行员对机体进行透视,观察上下左右360°空间,不再受到座舱玻璃的角度限制。
简单概括,光电分布孔径系统,直接將视线死角这个东西清除,对近距格斗空战起著战力倍增器的效果。
四代航电,赋予超级信息优势,
鸭翼气动布局+ws-10c全向轴对称矢量,赋予超机动性,让堪称极限改进的歼-10d,具备四代机的两项指標,综合性能和战斗力呈几何形式增长,躋身世界顶级三代机序列毫无问题。
四代之下,最强三代。
先进而强悍!
“2015年研製,至今4年,能將鸭翼和全向矢量相互融合,还能搞定飞控软体,不亏是杨威院士,不愧是成洛马。”
周海仔细翻阅整份绝密文件后,尽数掌握关於歼-10d的基础飞行参数和性能,脑海高速运转,挺直背脊,默默思索,心中嘆服。
感嘆,
佩服。
四年时光,能把鸭翼和全向矢量融合,搞定飞控软体,让歼-10d最终成形,只能用震撼二字形容。
飞控软体!
这是战机研发之中一道阻碍,一道坎。
要知道,鸭翼和静不稳定的气动布局设计,对飞控软体要求极高,必须安全可靠和稳定,一个程序出错,就有可能导致战机失稳出现严重事故。
作为由数位讯號构成的电子程序,飞控软体系统,看似没什么,並不出奇。
实际上,编写一款高性能战斗机的飞控软体难度,並不亚於开发研究一款电脑作业系统,不仅需要完善而强大的编程能力,还需要融入令人头皮发麻的空气动力学数据,双方之间需要完美结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