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瞄准金庸剧(求月票)(2/2)
感觉无论多么重视苏超都不为过。
然而,苏超今天请客吃饭并不是为了装逼。
没有效果的逼,装再多也没用。
“咱们这边有没有可能制作金庸武侠剧呢?”
喝的差不多了,苏超提了个问题。
学术界、文化界、央视,饭桌上都是行业的规则制定者。
苏超提出这个问题,立刻就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金庸剧,大家并不陌生。
香江的影视文化较之内地发展得更早更开放多元。
早在70年代初期,港剧里就诞生了不少武侠类型的电视剧,可以说比大陆早了整整二十年。
八十年代的香江每年生产的电视剧,其中将近一半都是古装武侠题材。
内地其实也有,比如《白眉大侠》,这在当时也算是个非常火的ip了。
很多八零后,在听到刀是什么样的刀,立刻就能接住梗:
刀是什么样的刀,金丝大环刀,剑是什么样的剑,闭月羞花剑,人什么是样的人,美女爱英雄。
另外还有《江湖恩仇录》《三侠五义》《甘十九妹》等等。
但是限于版权引进方面的问题,内地只引进来一些成品武侠剧。
一直到199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才出品了内地第一部香江武侠剧《多情剑客》。
改编自古龙的武侠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它不仅是大陆第一部古龙剧,也是大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武侠电视剧。
金庸剧也不是没做过。
94年的时候,李兆华被请到内地做了《书剑恩仇录》,当时也算挺火的。
“能做,你想做?”
央视剧作中心主任姓何,名字挺普通的,叫何强。
因为罗老爷子的关系,他对苏超挺和气的。
这次吃饭都不是张何平攒局,苏超一个电话他就抽时间过来了。
“我想把金庸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这些打包拿下来,一部接一部的做。”
没错,苏超打算走张纪中的路。
张纪中能够做那么多金庸剧,一来是他自身有一定的资历,从山西电视台转投央视,参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经典剧集的制作,积累了丰富的影视行业经验。
二来是内地市场崛起,金庸需要有人帮忙打开内地的市场。
金庸剧往内地卖转播权,和金庸本人的关系不大。
真正想要赚钱,还是要把制作挪到内地去。
这也是他为什么一块钱卖版权的原因。
打开了局面,赚钱自然不是难事。
走张纪中的路,让张纪中无路可走。
张纪中是1999年3月,当时金庸出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双方一拍即合。
还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你这野心也太大了。”何主任都被苏超给镇住了。
他本以为苏超就是想搞一部出来,小打小闹的那种,只要拍的不是特别差,金庸剧不缺少收视率,他做主给买下来并不难。
没想到苏超居然要拍这么多部。
就算两年搞一部,这特么也是个十年计划啊。
一个十九岁的孩子,只做了十年计划,就问你扯不扯蛋吧。
“咱们这边好弄,关键是你拿什么说服金庸把版权卖给你。”
张何平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内地之前就做过,再接着做并不难,而且有央视何主任帮忙,立项和卖剧也都不是问题。
关键是金庸那边。
“我会说服他的,反正也不着急,最起码也得等回归之后了。”
苏超已经在香江那边结识了刘得华、林健岳,后续看看不能再结识点牛逼人物。
然后他唱过《神雕侠侣》的主题曲《归去来》,算是和金庸有了交集。
还有已经准备拍摄的《天龙八部》,苏超创作了《难念的经》,估计会非常合金庸的口味。
等到苏超能够拿出成功的影视剧作品,比如《将爱》《野蛮女友》《狙击电话亭》《荒岛余生》等等,那个利欲熏心的老头又怎么会拒绝呢。
三年之后,他肯定比张纪中更有说服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