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康州翻车,江北出奇兵(1/2)
“康州平台技术匯报完毕,准备接受提问。”
坐在前排的几位部里专家互相看了一眼,都没动。
倒是角落那边,冒出个年轻声音:“请问你们那个模型,是怎么支撑上万人並发调度又能保持实时精度的?”
那专家还没回,郑开来先坐不住了,笑了一声,把椅子往前蹭了蹭,“小赵,你是不是在现场?这问题,不是你半年前在我办公室问过一模一样的吗?”
话一说完,现场好几个人都憋著笑。
那年轻人“咳”了一声,退了回去。
郑开来又把视线转向主席台,“我们系统最核心的,是分层缓存机制和高频率中断调度逻辑,这点在材料第四页有详细说明。”
有人翻资料,也有人直接盯著屏幕听。
李冬生没吭声,他坐在后排左侧,没去抢话,但人却一直在盯著那张平台流程图琢磨。
他不管什么缓存、不缓存的,他就想知道——这玩意儿,到底能不能落地。
讲完不到五分钟,第二个平台代表上台。
这次是西寧平台,匯报人是个女的,三十多岁,声音又快又利落,ppt切得飞快。
“我们平台的数据体系是建立在原生埠解析和场景建模基础之上的……简而言之,模擬人脑决策过程,把经验变量拆成可训练因子,用数据统一管理。”
话听著挺复杂,但坐在场下的几个老技术人员都不由点头。
李冬生听明白了,这女的说白了就是用自动驾驶那套模型,套用到人管人这事儿上来。
最离谱的是——她真就做出来了个原型系统。
“我们在西寧的四个试点已经跑了三个月,平均人力成本下降27%,审批效率提升41%。数据真实,不信可以让人去查。”
这话一出,主席台几个副总都抬了头。
这才是真功夫。
不是画饼,也不是演讲,是拿得出成果的数据。
李冬生一手撑著下巴,另一只手隨意地在本子上画圈圈。
他没写字,但心里清楚。
西寧这个女人,估计今天能拿第一。
“请问你们模型的可復刻性如何?”
提问的是分管系统建设的周司长,语气不快不慢,字正腔圆。
“復刻难度中等,需要打包基础库和算法包,另外,需要地方有一定的决策自治权。”
那女专家回答得乾脆利落,连停顿都没有。
会场一时间安静了下来。
李冬生脑子里闪过一句话:“这女人,准备得太充分了。”
也就在这时,主席台上的总工低声跟坐边的副主任说了一句什么,那位副主任点了点头,脸色看不出情绪。
李冬生瞧见这动作,心里一紧。
他清楚,这叫“內定信號”。
不出意外的话,西寧平台这个“经验復刻能力”就算是被承认了。
轮到第三个平台上场,是江州。
这回的匯报人明显紧张,说话有点发飘,內容也散。
“我们这边的特色是,把所有审批逻辑自动拆解成步骤模板,通过动態脚本进行排列组合……”
他话还没讲完,坐在边上的一位技术评委开口了。
“那请问,你们这种逻辑流,如果遇到审批条件之间互斥怎么办?动態脚本能及时捕捉这种异常吗?”
那人卡了下,愣是没回答上来。
全场陷入短暂沉默。
李冬生皱了皱眉,江州……这次怕是白来了。
坐在他旁边的是康州那边来的市领导,姓杜,刚才还挺得意,这会儿悄悄吐了口气。
“小李,你说……最后是不是就西寧和咱们俩抢一抢?”
李冬生瞥了他一眼,“抢?西寧那个系统都开始在实际干活了,咱们还在ppt上飞。”
“你抢啥?”
杜市长脸色瞬间变了,“你也太实诚了。”
“不是实诚,”李冬生摇头,“是的认帐。”
他说完这话,也没再说別的,低头翻了下手机上的备忘录,看了眼下午还要跑的第二个场子。
他心里已经有打算了。
但现在不急,先看最后两个平台还有没有能爆冷的。
主席台上,有人开口提醒:“下一个平台准备上场。”
李冬生合上本子,靠在椅背上,等著看热闹。
他心里已经有数了,今天这一圈走下来,不管是谁拿第一,真正能落地的,恐怕也只有一个。
“下一个是江北平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