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绕路青云山,抵达黄浦卫(2/2)
等念完之后,她这才揉了揉被炮竹烟气熏红的眼睛,“好了,煮饺子了。”
说罢,转身便去厨房了。
看著自己女儿的背影,白老头微微嘆了口气。
“爹,还愣著干啥,赶紧过来烧火啊!”厨房里传来白二丫的喊声。
“哎,来了来了!”
与此同时,定海卫,甚至整个大燕都在过年。
儘管在这过去的一年中每个人都活得十分艰难,但日子总得过不是?
大年初一,儘管日头已经老高,但武梦嬋跟杨莲儿依旧宿醉未醒。
武良辰见状一笑,然后便一个人收拾好东西,再次启程。
终於,在两天之后,他们成功绕过了百里青云山,进入了静安郡。
而那黄浦卫正是静安郡的府城所在地。
所以在进入静安郡之后,这漫漫长途终於算是有了盼头。
而静安郡的情况又明显要比前面经过的那几郡要好的多。
沿途的村镇颇为繁华,普通百姓的生活虽谈不上富足,但至少能吃得上饭,
甚至一些富裕些的家庭隔三差五还能弄点肉吃。
就是这样简单的生活,对如今的大燕而言已经是无数人可望而不可得的了。
接下来的路途越走越轻鬆,因为官道越修越平整,驛站客店也是越来越多。
终於,在大年初六这一天,他们抵达了黄浦卫。
他们到的时候恰好是傍晚时分,就见隔著一条江,对面便是一座巨大的城池。
这城市没有城墙,就这样毫无遮拦的建在河流入海口旁。
此刻,整座城市灯火璀璨,玉树琳琅,宛若一朵永开不败的奇,又如一颗明珠般熠熠生辉。
“好漂亮啊!”妹妹武梦嬋在一旁轻声感嘆道。
杨莲儿也同样有些震撼。
虽然这些年她跟隨樊姨走南闯北,到过不少城市,但黄浦卫却是一次都没来过。
甚至別说是黄浦卫,连静安郡她都没来过。
就仿佛这黄浦卫之中有什么令樊姨感到避讳的存在一样,哪怕从旁路过也绝不肯来这座號称大燕最为繁华的城市。
相对於她们两个的震撼,武良辰表现的则要镇定多了。
毕竟作为一名见识过千万人口大城市的人来说,这座黄浦卫只是看上去不错而已。
“走吧,先进城!”武良辰言道。
隨后他们一行人开始驱车过桥,往黄浦卫走去。
还没等进城呢,他们便遇到了一个难题。
居然堵车了。
虽然道路很宽阔,但来往车辆实在太多,再加上难免有一些不守规矩的马夫试图加塞,最终导致桥头堵成了一锅粥。
人们吵吵,谁都不肯相让。
武良辰倒也不急,毕竟这么远的路都走过来了,也不差这么一会,於是就在远处静静等待著。
很快他便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这些车夫虽然爭得面红耳赤,但却绝不会动手。
最多就是彼此面面相对,亲切问候对方的直系女眷而已。
甚至就算唾沫都喷到自己脸上了,也只是用更大的声音,更多的唾沫回去而已。
若是在大燕北方,这种情况早就已经动刀子了。
可在这里,这种情况並不存在。
当然,这並不是说这黄浦卫的人就软弱了。
毕竟能在大燕的治下发展成这个样子,若是软弱的话早就被吃干抹净了。
只是他们好像不喜欢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就比如现在,在一通吵之后,彼此对骂的两个车夫不知怎地达成了共识,
然后各退一步,让开了道路。
隨后拥堵的车流便开始逐渐疏解。
终於,武良辰赶著马车过了桥,眼前便是一条宽阔的马路,路旁甚至点著路灯。
不过不是蜡烛灯油的,而是煤气灯,
就这样慢悠悠的往前行进了许久,武良辰终於进入了繁华的市区之中。
这里饭馆林立,酒馆茶肆眾多,还有售卖海內外各种商品的店铺沿街设立了巨大的玻璃橱窗,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想吃点什么?”武良辰问道。
“什么都行。”武梦嬋言道。
杨莲儿却是直勾勾的盯著那些饭铺,闻著那瀰漫到街上的饭菜香气,一脸神往之色。
武良辰有些好笑,知道这个杨莲儿平时最喜欢的就是品尝美食。
如今来到了这样一处繁华所在,自然充满了好奇。
“就这里吧!”武良辰一指位於长街中心地带的一家酒楼道。
这酒楼规模庞大,关键来往宾客极多,显得十分热闹。
出门在外,尤其是在不熟悉的城市吃饭,就得选人多的饭店。
这样虽然不见得有多好吃,但至少有个底限。
事实也正是如此,这家酒楼的饭菜颇为可口,尤其那道爆炒河虾,鲜香酥脆,颇为不俗。
这黄浦卫跟定海卫一样,都位於河流入海口,但饮食文化却截然不同。
这里的人明显更注重食材本味。
还拿这道爆炒河虾来举例,其做法甚是简单,调料也极少,但对火候的要求却极高。
总而言之,三人吃的很是满意。
结完帐之后,武良辰问店小二,
“请问净心院在什么地方?”
这店小二闻言有些古怪的看了眼杨莲儿跟武梦嬋,隨即笑道:“净心院啊,
就在离此五条街的悦坊。”
武良辰微微一皱眉,因为他总觉得这个店小二的表情有些不对劲。
“那悦坊又是什么地方?”
店小二笑得更古怪了,轻咳一声道:“客官,请借一步说话。”
武良辰跟著来到一旁,隨后这个店小二才压低声音道:“客官,听您口音不像是本地人,是刚从外地来的吧。
2
“嗯!”
“那就对了,那悦坊乃是黄浦卫最富盛名的寻欢之地,整个一个街区都是倚门卖笑之人,所以我刚刚才没敢直说,毕竟您的女眷就在一旁,让她们听到了颇为不雅。”
武良辰心中一动,“那净心院也是妓馆院?”
“当然不是,那倒是个正经的尼庵,但因为去那进香的都是妓,所以正经人家的女子都不去那,长此以往,这净心院也就成为了悦坊的代称。”
“不过听说那净心院的主持倒是个有慈悲心的老修行,只是很少有人见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