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不看好(1/2)
第435章 不看好
许墨情绪激动,並上大冈弄出那么大的动静,还邀请了欧美诸多华夏文物博物馆的专家前来比赛现场观战,那背后肯定是有阴谋的。国內的文物专家有信心那是好事,可对方也绝对不会输掉这场对赌。
如果只是挑选一件堪比南宋曜变天目茶碗的文物作为重头戏,其余都是差不多价值的文物,那不管输贏都还能承受的住。但这次国內列出的清单中,十件文物都是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真正的国宝级文物。
一旦对赌失败,那后果简直是无法想像,尤其还是败在岛国人手中。
“许墨,你先坐下,有话好好说。”
陈书敏示意他坐下,然后给他倒了一杯茶。
“陈主任,这次对赌比赛所出的文物根本不在同一个层次中,我建议列表中的文物再重新挑选一下。”
“这道理我懂,你也懂,其他人怎么可能不懂。只是那些文物专家每一个都是领域內的权威,他们对自己的实力很有自信,所以才想趁著这么好的机会,不但能给岛国人一个下马威,同时还能从他们手中贏回十件华夏珍贵的文物,这么样一箭双鵰,名利双收的好事,他们怎么会白白放弃呢。”
“陈主任,你没提出反对意见?”
许墨这个时候慢慢的冷静下来,他端起水杯小口小口的喝著。
“我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改变什么,有些人站在大义的层面上,喊著绝不后退,绝不妥协,绝不认输的口號去鼓动做事,如今这事是木已成舟,想要改变是不可能了。接下来就是双方商量下比试的具体流程,等待五月五日的到来。”
“陈主任,您的意思是我们现在什么也做不了?”
陈书敏点点头,这事她左右不了分毫。
许墨放下茶杯,起身说道:“我去写检举信。”
“许墨,你別衝动。”
陈书敏想要阻拦,但是许墨头也不回的走了。等他离开钱家大院,陈书敏才深深的嘆口气。
钱老从后院走过来问道:“许墨是什么反应?”
陈书敏神色凝重的说道:“他反应很激烈,情绪有点失控,看他的样子似乎並不看好这次的对赌比赛。许墨他说要回去写检举信,要阻止这次对赌比赛。”
钱老想了下才说道:“我对瓷器有点研究,但对其他的就是一知半解了。书敏,你认为井上大冈列出的文物清单和我们列出的文物清单之间的差距很大吗?”
陈书敏想了下才回道:“对於这个问题,专家们也经过多次的討论,经过一致意见后才列出了这份文物清单。许墨他之所以反应那么大,可能是因为他手中的绝世珍品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不是镇馆之宝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所以才觉得井上大冈的文物清单上只有那件南宋时期的曜变天目茶碗还能是他的菜。”
钱老微微点头:“许墨如果不看好这次的对赌比试,我觉得还是及时的止损。他要写检举信就让他去瞎折腾,反正现在比赛还没开始,就算反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钱家人都沉默下来,隱约升起不太好的预感。
许墨不但连夜写了几封检举信,在第二天还到了京城大学文博考古学院找祝院长和周教授他们商量了一番。但祝云成,周教授他们都是做考古研究工作的,所在的领域不同,和专业的那种鑑定专家在眼力上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也就是说他们对文物清单真正的价值並不是太熟悉。
许墨只好拿著检举信前往中南海,可检举信是递上去了,但能不能有回应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到了三月下旬,许墨递上去的检举信如同石沉大海,没有翻起任何风浪。
他还特地找人打听过,但那几封检举信到底是被谁给压下了也没有准信。
许墨又等了一周时间,他在失望中收拾好行李乘坐火车南下。李佳妙已经返校正常的上课,也不需要再留在家里陪伴照顾她。
他再次来到金陵,到火车站接他的是一个叫程亚军的军人,年纪大概四十出头的样子,身材魁梧,皮肤黑,一看就知道是常年待在野战部队的军人。
见到许墨,他敬个礼伸手和他握了握笑道:“钱老大让我来接你,这天色已晚,我们就在附近来一顿牛肉汤如何?”
“现在你是这里的主人,我是客人,客隨主便嘛。不过程先生刚到金陵主事,我和张家闹出的矛盾也大,今天你来接我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小麻烦。”
程亚军哈哈一笑:“能有什么麻烦,我敢来就不怕有人给我找麻烦。”
能够被钱老看中派到这里任职,本身就说明他和一般的军人不同。
“我听说京城吴家在这边也很有实力,如果程先生需要的话,我可以给你们牵桥搭线一下,关键时刻也能相互助力一下。”
程亚军神色微动,难怪钱国庆让他务必亲自到火车站接许墨,原来还有另外一层意义。钱家早就知道许墨和京城吴家有点关係,如今才用这种方式提醒他一声。
“哈哈哈,下次等你不忙的时候,我做东,大家小酌一杯。”
这是同意了许墨的提议。
“行。”许墨摸摸肚子,“还真饿了,我们走吧。”
跟在身后的周长平,罗兵等人拖著行李箱走出了车站。
金陵明朝大报恩寺遗址的考古工作重启,但这次连文管局的周局在面对许墨的时候都小心了许墨,连说话的语气都明显改变。对於普通人来说,在许墨身上发生的事情根本是难以想像到的,但到了一定层次后,就算你不想知道,也会有人提前提醒你一声,免得在无知的情况下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宋朝长干寺地宫中的佛教界圣物出世,金陵这边的电视媒体连续报导了一段时日,在网际网路上也可以发酵。此时的网际网路还没有普及,所以真正的影响力还没出现。
许墨第二次来到金陵,第二次来到金陵大学,走在校园大道上,两边粗壮的梧桐遮住头顶上空,见证了金陵大学的变迁。
黄世军提著公文包走在左边笑道:“金陵大学的环境比起京城大学如何?”
许墨想了下说道:“真要说有什么明显不同的地方,可能就是建筑风格上的差异,至於学生没什么区別,只是京城大学的学生都走了几步路而已。不过这些梧桐树不简单,我没见过梧桐,但能够想像的到。”
“梧桐树的期一般是春末夏初,五六月份的时候,虽然与观赏相比缺少那种艷丽,但其清新典雅也成了很多庭院中常种植的植物,有句成语叫『一叶知秋”说的就是梧桐树。如果你这次不急著离开金陵的话,肯定是有机会看到梧桐树的。”
“到目前为止,我暂时还没其他的工作安排,宋朝长干寺地宫出世,接下来明朝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地宫要寻找起来就要容易很多。估计等全部工作完成,也要五月底了。”
许墨一边走一边扩胸,深深呼吸一口气,还是春天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