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章 局中局,套中套。(1/2)
余航区法院民事庭,原告方请来的技术专家米洛.沃克一经出现,便引来旁听席上一阵不小议论。
而这次围绕米洛沃克此人的议论,不是普通学生们发出的,恰恰来自几家大学资深教授。
其中杭电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罗伯特,双手合拢遮住口鼻道:“这很明显是一次有意识的技术试探,或者说技术刺探更为准確。”
一旁冯建雯教授对沃克教授此人也不算陌生,她抱著与罗伯特同样的猜测,不无担忧道:“这人是哥大精准医学实验室的领衔研究主任,看起来很壮硕是体力派的,其实是iq高达175的高智商人士,我曾经在科隆技术论坛的酒会上和这人喝过一次酒,完全符合一系列高智商人士的行事风格。”
林志斌教授研究人工智慧多年,迈出国门的次数不比冯建雯少,他也经常在各种技术峰会上见到这位米洛.沃克,对此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他回忆著往昔道:“我以前不太相信高智商人群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我总觉得哪怕是普通人通过后天努力也可以达到一个相应的高度,但其实大错特错,我记得我和米洛沃克第一次碰面是在一次人工智慧国际论坛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的一个场合,当时发到每个人手上一本內部手册,上面有每个出席论坛的科学家生平简介,著述成就,而且外国人写手册和我们写手册不一样。”
隔了几个人,正好听到这话的浙大教授吴普意道:“老林,你说的那次人工智慧国际论坛在旧金山举行的,1995年,我们一起参加的,你忘了?”
“哦对,我和老吴就是在那次国际论坛上认识的。”
林志斌回忆著往昔,一阵一阵被【天才】和【高智商】碾压的痛苦回忆翻覆而来,让他的表情变得极为凝重。
吴普意也放下了几分轻佻,望向原告席那电视中的金髮中年肌肉哥。
“米国人写的手册比较人文化,他们写到生平的时候总是喜欢提到科学家的家人,怎么怎么样,他获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跟什么人说过我感谢谁谁谁,一大串人名,你也不知道是谁,反正就是非常接地气,家长里短的都往里面塞,目前和妻子谁谁谁,孩子生活在哪里之类的事情,都会写在手册里面,方便把科学家的形象变得立体,跟我们中国人写人物生平动輒採用宏大敘事风格不同。”
林志斌道:“对,那手册人手一本,发到手上之后,我看了一会儿也没在意,没想到大概五分钟之后轮到米洛沃克讲话之时,他开头几句话就把所有人给镇住了。”
罗伯特微笑道:“我虽然没去,但是我想米洛沃克肯定是和所有人打了个招呼,嘿!谁谁谁,你最近又钓鱼去了吗?对了別忘了替我向你的老婆谁谁谁问好,又指著最远处的一个陌生科学家说,喂,老兄你们学校的谁谁谁最近还好吗?我可是跟谁谁谁当年一个社团的,他就是那谁谁谁的弟弟,那位科学家一愣,才反应过来,米洛沃克提到社团同学正是那位科学家好朋友的弟弟。”
这时,一旁的陈红源沉沉地笑了笑,“速记,是高智商人士一个最不起眼的本能了,iq175的人脑子有著照相机一样的功能,这是经过科学实验的,当然了,速记之上还有在脑內瞬间构成人物关係网的强大逻辑思维能力,则属於普通人遥不可及的能力了。”
罗伯特点了点头,“而且这个米洛沃克,除了是哥大精准医学实验室的领衔主任,还是surfgen蛋白侧链三维构建实验室的成员,我们在座所有人,都没有红源了解这个沃克。”
陈红源在笔记本上敲了敲,“我不是也来了吗?但凡关係到三位图像拓扑学的重要场合,我们这类人总是会到场的,这次情况不妙啊,米洛沃克一来,他只用稍看几眼就能把罗毅的东西看个底朝天,这是光明正大的技术刺探,偏偏我们还处於被动的立场上。”
陈红源不由自主地將罗毅即將演示的三维变动函数,上升到【我们】,完全出於下意识。
米洛沃克的出场,引起了所有教授的一致对外,他们无不忧心忡忡地关注著罗毅,看他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前排教授们的议论如此密集,导致后面学生们也是陷入了不安当中。
包芬芬发现邵思柔正在努力朝罗毅打手势,而罗毅用余光瞟了这边好几眼,又旋即將目光收回。
“思柔,別费劲了,罗毅根本看不懂。”
邵思柔细润的手掌深深地掐著裙褶,一双明亮黝黑的狗狗眼瞳,流露著深深的担心。
“罗毅,罗毅,別演示那么详细啊……”
漆星文与彭映辉冷哂道:“他到我们学校上课那天就巴不得聚光灯照在他一个人身上,有这种表现机会他肯定不余遗力地將变动函数掏出来分享啊,殊不知对方是一个真正的人肉照相机。”
彭映辉也嘆了口气,“如果只是照相机倒也没有什么危险的,主要是沃克教授还是一个技术分析专家,他肯定能抓住变动函数的重要细节,不像我们外行看热闹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