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线索(1/2)
李通明端坐在先前那官员的位置上,指节有一下没一下叩著木案边缘。
半晌,他意有所指地道:“县令这身行头,倒是甩县衙门面几条街。”
“大人折煞下官了。”县令摩挲手中珠串,赔笑道:“这些不过是拙荆陪嫁的粗陋仿造之物,著实算不得什么值钱物什,难登大雅之堂。”
不打自招……霍临锋和晏寧两人眼神微动。
“大人有所不知,下官治县向来务实!”县令觉得堂內气息忽然凝滯,忙出声解释:“说白了,衙门修的再气派,也不过就是个门面。”
“下官一直认为,能让百姓家家都有余粮,才是根本。大人又何必计较这些虚的。”
……
“这话说的倒是不假。”李通明点点头,话锋陡然一转,连带著目光也变得有些犀利:“可朝廷每年都会划拨、下放用於修缮衙门的银两……也不知道这钱最后都流向何处了。”
县令松松垮垮的抬起双手行礼:“大人明鑑,去年春汛衝垮堤坝,府库银钱全填了河工窟窿,非是下官徇私。”
“哦?”听见县令这番解释,一旁的霍临锋忽地朝衙外走去。
他到了鸣冤鼓近前,提起刀鞘重重砸下,破鼓发出低沉闷响,若非无人说话,这声音连县衙里都传不进。
“先不说这青石县为何年年都会发洪水……”霍临锋冷声开口:“我只问你,若衙门只是门面和摆设,並不重要,那倘若百姓有冤屈,又该如何?!”
“自然是直接报与下官。”县令昂起下巴,喉间蹦出拖长的官腔:“上月竹溪村,有百姓家中的耕牛走失,还是本官亲自带人搜山三日,方才找到。”
连扯谎都不会挑个可信的。更何况,在县衙都寻不到的人,要如何与之报与?
现下怨灵要紧,李通明切入正题:“怨灵,是谁发现並呈报的?”
“下官正要稟报此事。”提及此,县令突然挺直腰板,搓了搓玉扳指,堆起笑脸,一副邀功模样道:“那日下官率眾搜山,帮百姓寻耕牛,忽见一处幽谷黑雾翻涌,本官当机立断,派人到將此消息上报......”
“还在誆骗!”李通明拍案而起,目光如刀,“眼下清剿怨灵迫在眉睫,我原想留你三分顏面,不准备与你计较,未料你竟一而再再而三行欺诈之举!”
县令捻动红珠的拇指骤然停顿,额头渗出细汗:“大人此话怎讲,大人明鑑!下官所言句句……”
“放肆!”李通明將其话头截断:“想捕捉怨灵的浊煞之气,非是儒家真言,佛门慧目,道门灵目通、望气术不可见!”
霍临锋冷笑走向县令,以刀鞘抵住其后腰:“县令大人,你身上似乎半分修行痕跡都没有吧?!”
“不过。”李通明忽地轻笑一声:“还有一种情况,也能令寻常人知晓怨灵诞生……”
县令脊背绷直,只觉柳暗明又一村,惊喜附和道:“对对对,下官就是这种情况......”
霍临锋乐了,眯起眼看向县令,尾音打著旋儿扬起:“如此说来,那怨灵生前便是叫你给逼上绝路?!你自知会被怨灵报復,才將此事呈报。”
县令脸色霎时变白,后颈渗出冷汗,喉结急促滚动。他这时才明白所谓“第二种情形”,竟是如此意思。
这事他怎么能认。
“回大人,此事是下官记错了……”县令厚著脸皮道。
“再多说一句废话,我亲自送你去郡府大牢,想来那时你什么都能想起。”霍临锋的耐心已经被消耗一光。
霍临锋以刀鞘重重顿地,惊得失神县令下意识踉蹌退后半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