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亲切之感也油然而生(1/2)
“那么这样吧,胡支书。
现在先给我凑齐一车货我带走,明天上午再准备另外一车。”
胡大胆赶忙答应没有问题,立刻开始召集村民前往海边採摘和捕捞海鲜,同时把自家保存的大型海產搬出来为李建国装载货物。
等村民们出发之后,李建国跟隨胡大胆来到了他家中。
原本胡大胆邀请他享受一顿丰盛的海鲜大餐,但却被李建国婉言谢绝,因为他知道这个时代处理方式较为简单粗糙,海鲜做出来的味道往往过重带著腥气,不如避免食用更好。
李建国递给胡大胆一斤粮票外加一块钱,让他去弄点生蚝上来直接清蒸。
两人吃完后没多久,村民们就回来了。
李建国站在旁边,看著他们將渔获往车上搬,里面每样水產看起来都很新鲜肥美。
他估摸著车上的东西已经够多了,便示意大家不要再继续装了。
粗略一算,车斗里的货物差不多有四百斤重。
思虑片刻,李建国从兜里掏出四十元现金以及二十斤全国通用粮票递给村民。
看到这笔数目不小的报酬,胡大胆又连连表达感激之情。
对於当时的人们来说,这样的报酬確实很优厚。
可即便如此,那个年代的渔民日子过得依旧非常艰辛。
后世的人们常以为渔民每天吃著海参鲍鱼,认为这些都是富贵人家才享用得起的食物,因此猜测渔民们一定活得十分滋润愜意。
然而实际情况並非如此。
在过去那个时代,海边的这些特產其实毫无价值可言。
恰恰是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的人家才会把海参当作充飢的主食;如果条件稍微宽裕些,有口粮食吃,绝不会选择这些东西填肚。
就像胡大胆提到自己家中无米下锅,晚上只得偷偷啃海参解饿的情形——这就是那时渔民生存状態的真实写照。
付完款项后,李建国跟胡大胆叮嘱:“我很快回来,今晚就在你们公社休息。”
隨后转身上了车径直离去。
夕阳早已隱入地平线下,等李建国出村时,便直接打开仓库装置,將所有收购来的海產悉数收纳入其中。
隨便找块平整的地方存放好后就不管不顾了——因为在这种特殊仓库內,无论放置多久,里面的物品始终都能保持最新鲜的状態。
之后,他沿著村道驾车开出了三四公里,停靠在一个较为偏远的小海岸边。
熄灭引擎后,李建国走下车,在沙滩上静静地席地而坐。
眼前是茫茫大海,耳边充斥著阵阵汹涌澎湃的涛声拍打岸边岩礁发出的轰鸣。
迎面吹拂来夹杂海水咸腥气息的晚风,李建国索性放空脑袋,什么也不想,就这么单纯享受著此刻独属於自己的寧静时光。
其实说白了,这只是因为他一时之间没什么別的事情可做,乾脆坐在海边发发呆罢了。
抬腕看表,借著月光映衬才发现已经过去半小时了。
想著时间刚好合適,也该回到渔村安置住宿问题了。
返回村庄的路上,他注意到村口处此时仍有不少村民正三五成群围聚在一起閒聊乘凉。
当汽车驶进村子附近亮起前灯的瞬间,大伙儿纷纷意识到这是白天来自首都的採购员归来了。
於是大家都起身前来迎接,待车辆平稳停下之后,李建国注意到人群中同样混杂著胡大胆的身影,连忙热情地上前与他打招呼。
“同志辛苦啦!今天给您的住处已经收拾妥当了,就在我们家,刚才是我婆娘专门为您精心整理过的房间。”
李建国急忙连声道谢,並且让胡大胆通知一下周围的孩子们全都集中过来,每人发一颗吃作为临睡前的小惊喜。
听了李建国的要求,胡大胆赶忙安排人手將村里的孩童唤拢到一起。
由於整个小村子规模並不算大,总共不过三十几户人家,算上所有大小儿童总计也没达到一百人。
所以操作起来还算迅速,当孩子聚集齐整之后,李建国打开车厢后备箱,將提前准备好的散装大白兔奶取出来。
每个小孩都能分得一颗,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不论是稍大的男孩女孩,还是仅四五岁的小不点,在接过果的同时都会乖巧地向他道一声谢谢。
就因为这一举动,村子里的大人们开始逐渐对李建国產生了更多的好感,亲切之感也油然而生。
趁著夜晚閒暇时光,一群人自发地围绕在村口畅聊起来。
期间,当地渔民们向李建国描述他们的日常作业与海上经歷,李建国则分享了许多关於首都市井生活的风土习俗。
直至十点钟左右,眾人才各自意犹未尽地告別归家休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