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大明战神(下)(1/2)
“陛下有意令曹国公李景隆为帅,节制北平都司军马,征伐蠢蠢欲动的北元太师?“
环境焕然一新的锦衣卫牢房中,刚刚才用过午饭的曹爽,目瞪口呆的盯著眼前仅仅过了一夜,便重新被打回詔狱的“刘三吾“,颤抖的声音中满是惶然。
“小友也觉得陛下此举有失偏颇?“
望著眼前面色大变的曹爽,朱元璋心中虽是咯噔一声,但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甚至还偽装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何止是有失偏颇!“
“陛下这是在拿北平都司眾將士的性命在开玩笑!“
或许是听懂了眼前“刘三吾“的言外之意,曹爽的神情愈发惶然,激昂的语气中掺杂著浓浓的惊忧。
曹国公李景隆的名讳,不仅在洪武朝如雷贯耳,哪怕是在永乐朝,乃至於数百年后,都是大名鼎鼎。
原因无他,这位自幼喊著金汤匙出生的皇亲国戚,在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几乎是凭藉著一己之力,葬送了建文帝朱允炆麾下的数十万中央精锐,间接帮助燕王朱棣靖难成功。
因其“屡战屡败“以及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军事部署,后世曾有人戏称,但凡这曹国公李景隆“失误“一次,燕王朱棣或许都会落个兵败身亡的下场。
嘶。
听闻曹爽对曹国公李景隆的评价竟是如此不堪,饶是朱元璋一向护短,此刻也不免倒吸了一口凉气,但眼神確是晦暗不定。
虽然他也在冷静之后,隱隱觉得令九江那孩子单独领兵有些不妥,但应该也不至於严重才是。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李景隆小名九江。)
如今大明虽是立国二十五年,曾经隨他南征北战,悍不畏死的精锐虎賁们已是渐渐老去,导致军中的儿郎们也隱隱呈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但北平都司的將士们尚能保持彪悍的战斗力,屡次挫败来犯的北元大军。
而他现在仅仅是將领兵的主帅,由凉国公蓝玉,宋国公冯胜等宿將,换成了被他寄予厚望的李景隆,便会收穫一个截然不同的战果?
眼前的曹爽,是不是有些夸大其词了?
毕竟九江那孩子,可是他自幼看著长起来的,並先后多次前往山西,河南,湖广等地练兵,远非朝中那些纸上谈兵的酸儒可比吶!
与朱元璋一样,隔壁牢房中负责接应的潁国公傅友德此刻也是惊疑不定,脑海中不自觉回忆著曹国公李景隆近些年的领兵经歷。
这位被朱元璋爱屋及乌,乃至於亲自养育膝下的曹国公,纵使没有其父亲李文忠的勇武,但也不是声色犬马的紈絝子弟,多少还是通晓些军伍之事的,应该不至於这般严重吧?
“敢问老先生,我大明將帅无数,陛下为何要让曹国公领兵?“
“其余的武勛们呢?宋国公呢?潁国公呢?凉国公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