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吕氏(1/2)
紫禁城中没有不透风的墙,遑论是本就坐落於皇城中的太子东宫。
几乎在六部尚书会同翰林学士刘三吾等人迈入乾清宫的同一时间,正在佛堂诵经的太子妃吕氏便收到了消息。
“尔等先行退下。“
微微摆了摆手,太子妃吕氏在诸多宫娥內侍面面相覷的注视下,面无表情的呼喝道,温婉的声音中没有半点感情波动。
“是。“
规规矩矩的躬身行礼过后,眾人弯著腰,小心翼翼的退出了为太子朱標祈福的佛堂,不敢有半点迟疑。
凡是久在东宫的人都知晓,他们这位太子妃吕氏虽是瞧上去平易近人,嘴角终日掛著一抹淡笑,但背地里的手段却是十分强硬,將整个东宫“打理“的井井有条。
莫说他们这些宫娥內侍,就连太子朱標的其余几位子嗣,也不敢在吕氏面前放肆。
“母妃,这是何意?“
待到凌乱的脚步声消失不见,佛堂的木门也被关闭,身著孝服的皇长孙朱允炆便膝行两步,颇为不解的看向自己的母亲。
“痴儿,你还没有察觉到,风向变了吗?“
“老爷子的態度,愈发耐人寻味了。“
望著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骨肉,吕氏的脸上终是泛起了一抹柔情,但其声音却依旧冰冷,使得佛堂中的温度瞬间下降了不少。
“母妃?!“
“不至於此吧?“
闻言,朱允炆心中也是咯噔一声,旋即俊俏的脸庞上充斥著溢於言表的惊惶和不甘。
在吕氏的刻意引导下,他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小心翼翼扮演著“孝子贤孙“的角色,深得父亲朱標和祖父朱元璋的喜爱。
昔日他父亲朱標刚刚病逝的时候,闻讯赶来的朱元璋便在灵前声泪俱下的保证,日后定然会好生看管他这位“长孙“。
不久之后,朱元璋於东阁门外商议太子人选,提议诸王的时候,也被翰林学士刘三吾以“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歿孙承,適统礼也“的由头给挡了回来。
可以说,他是大明下任储君无可爭议的继承人。
但这几日,朱元璋对他的態度確实出现了一丝变化..
“不至於此?“
“你父亲刚走的那几日,你在干什么?“
有些慍怒的一声低吼过后,太子妃吕氏便自说自话:“你在乾清宫,替老爷子处理公文政务。“
“可如今你在干什么?!“
“你只能待在这佛堂中抄送佛经!“
“那个位置,你若是再不爭,就真的离你而去了..“
此话一出,本就幽静的佛堂仿佛被狂风掠过一般,吕氏和皇长孙朱允炆的神色均是有些恍然,一股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危机感也猛地朝著朱允炆的脸上砸去。
儘管前两日,在和齐泰,黄子澄等人议事的时候,他便意识到了对他而言,本是唾手可得的储君之位,似是有渐行渐远之感,但心中仍没有太过在意。
毕竟就像翰林学士刘三吾所说的那样,他是朱標的长子,朱元璋的长孙,无论是法统还是人伦的角度考虑,均是毫无爭议的继承人。
可是自己生养自己的母妃也绝不会骗自己,那个位置真的要离他而去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