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整顿驛站(1/2)
“陛下想要通过整顿驛站来开源节流,为我大明提高收入?“
静謐的乾清宫中,急匆匆赶至此地的户部尚书赵勉满脸狐疑,单薄的胸口不断起伏著。
因为有了前元的教训,故此大明在建国之初便定下了“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导致国家绝大部分收入均是来自於可怜巴巴的“田税“。
不过因为北方常年遭受战乱的摧残,且耕地被北元韃子更改为马场,尚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復,大明的財政仍是十分拮据。
除此之外,近些年隨著北元余孽在塞外草原站稳脚跟,大有捲土重来的趋势,军费也是连年增长,使他这位掌管大明钱袋子的户部尚书著实有苦难言。
为了能够开源节流,从洪武十三年开始,朱元璋一连更换了多位户部尚书,並设置了十三个清吏司,分別负责各省的粮草军餉。
可儘管朝廷如此重视,但大明的財政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但这也不是朱元璋心血来潮,肆意而为的原因啊,自古以来这驛站便是维繫朝廷运转的关系所在,焉能隨意变革?
“咱记得,如今我大明共有大小驛站一千余处,用以传递公文政务並接纳往来官员吧?“
没有在意面色隱晦不定的户部尚书,朱元璋冷哼一声过后,便意有所指的的低喃道。
得益於平日里的事必躬亲,他对於遍布大明各地的驛站及具体情况,印象颇深。
“陛下英明。“轻轻吹捧了一句精力充沛的朱元璋之后,户部尚书赵勉便规规矩矩的回稟道:“我大明承袭前元旧制,驛站设有驛丞一人,下辖帮工吏员若干。“
“似寻常县城的驛站,人数当在数十人左右;驻扎在各省府城周边及边陲要塞的驛站则多达数百人。“
大明的疆域虽然不比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但在消灭了盘踞在川贵和云南地区的残元势力之后,倒也占据了传统意义上的“汉地诸省“,乃是正儿八经的大一统王朝。
而如今分布在大明各地的一千多处驛站,便是负责將中枢的政令公文下发,並將地方上的情况反馈给中枢知晓,乃是最为重要的基层署衙之一。
“我大明为了维繫驛站运转,每年费如何?“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之后,朱元璋便紧接著追问道。
他虽然知晓大明驛站数量多达千余处,但还真不知晓每年的具体费。
事实上,如若不是刚刚在詔狱牢房中听得曹爽“提醒“,只怕他永远不会將开源节流与大明的驛站联想到一起。
“呃..“
见朱元璋问的详细,从前年开始执掌户部的赵勉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紧张之色,於脑海中仔细回想了一番之后,方才小心翼翼的回稟道:“回稟陛下,因为要传递公文政务,兼之负责接纳过往官员,各地驛站皆是建有驛馆,且蓄养马匹牲畜。“
“去年北元余孽蠢蠢欲动,哈密纳忽里率兵进犯,导致各地公文来往频繁。“
“故此去年维繫我大明运转耗费的钱粮,应当在数十万石左右..“
此话一出,未等坐在上首的洪武大帝朱元璋有所反应,户部尚书赵勉自己都被嚇了一跳,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