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初次帝国军改(1/2)
在等待同行者抵达维也纳的时间里,拉斯洛抽空与阿道夫元帅见了一面,详细询问关於军队改革的事宜。
他了解这个时代,自然知道时代的局限性决定了他只能进行有限度的军事改革,想打造一支“岳家军”“戚家军”那样的军队,他没这个本事,也没这个想法。
想打造那样的军队得从零开始选拔优质的兵员,还得挑老实人,然后日復一日灌输使命感与信念,严格训练,赏罚分明,练成这种军队的周期不会短,而拉斯洛最缺的恰巧是时间。
必须以现有的部队为基础进行强化战斗力的还和,也就是说,进行扬·杰士卡式的改革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而阿道夫也无愧为胡斯军的將领,他对於军队体制的理解显然不是拉斯洛这种门外汉能够碰瓷的。
首先,他觉得拉斯洛对军队进行编队的想法是合理的,但是中队的规模为300人,他认为这个编制过小,在战场上不利於指挥调度,不如以500人为一个中队,六个中队组成一个军团,每个中队都是强而有力的战术单位,可以执行强度更高的战场任务,更加適应大战场模式。
军队以每个中队为单位配备军医,乐手和伙夫等非战斗人员,保障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火炮则以军团为单位进行配备。
拉斯洛的两个军完全不同於以往的贵族徵召军,而是以佣兵和常备的卫队组成,因此编制可以按需求做出调整。
五百名战斗人员组成一个中队(营级单位),由上尉指挥;六个中队组成一个军团(团级单位),由上校指挥;两个军团组成一个军(师级单位),由帝国將军指挥,奥地利现有的帝国独立军与奥匈军接受帝国元帅及参谋部的统一指挥,实质上已经形成了非常原始的四级指挥体系。
基层將领多半都来自军事贵族家庭,拥有不错的军事素养,关键是经歷过匈牙利前线的洗礼。
对於领地徵召的贵族军队,拉斯洛除了沿用古制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想法。
所谓古制,即一名骑士带四位扈从(一骑三步)组成一个小单位,法国人称其为lance,100个这样的单位组成一个连,在帝国则称中队,10-15个连/中队组成一个军团。
这是为了符合现实,一个拥有村庄封地的骑士被要求提供五位全副武装的士兵,一年为君主服役40日。
这种落后的制度拉斯洛看都不想看一眼,他现在只想打造出一支隨时能打仗的常备部队。
编制方面的问题,拉斯洛同意了阿道夫的意见。
接下来是关於颁布军队条令的问题,阿道夫在扬·杰士卡条令的基础上做了一些的修改,但大体上仍然是维持军队的战场与驻扎秩序,主要包括向皇帝宣誓效忠;在战场上禁止哄抢战利品;战后打扫战场,战利品全部上交,平均分配;禁止隨意劫掠村庄城镇;对於违反军纪,临阵脱逃者要施行严厉的惩罚等等。
拉斯洛对这些条例基本满意,就是有几项条令可能会引起佣兵的不满,他需要找个机会安抚一下,在颁布条令时,將部队的军餉提升10%到20%是个不错的办法。
下一项举措是战术方面的改革,拉斯洛对胡斯军的车堡战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阿道夫正好深諳此道。
他作为胡斯军的炮兵大师,对於车堡的布阵和战斗方法瞭然於胸,如何阻挡敌人的衝击,如何用火炮对敌人造成大量的杀伤,这都是他擅长的领域。
在野外,数百辆大车整齐排列,顷刻之间就能形成坚固的阵地,只要挑好地形,减弱侧翼受到的威胁,那车堡战术几乎是无解的。
拉斯洛听了他的描述不禁露出嚮往的神情,但是马上他就想到了一个更现实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