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奥斯曼人(2/2)
亚诺什露出微笑:“陛下,我还站在这里,这就是奥斯曼人並非无敌的证明。过去的几十年里,我曾与奥斯曼人交手上百次,虽然败多胜少,但也已经摸索出了战胜奥斯曼人的诀窍。”
“哦?说来听听。”拉斯洛来了兴趣,亚诺什多年与奥斯曼人交手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在整个欧洲,真没有人比他更懂奥斯曼人。
他曾多次兵败,最严重的时候,远征巴尔干的军队遭到伏击全军覆没,身边只有几个侍从,在塞尔维亚的山间逃过奥斯曼人的追杀,回到特兰西瓦尼亚以后只用了一个月就重新组建了一支军队將多瑙河北岸的奥斯曼人据点全部拔除。
他也曾取得数次辉煌的胜利,就在几个月前,他和阿尔布雷希特二世一起在贝尔格勒击败了穆罕默德二世率领的八万大军,他本人甚至带队衝破了耶尼切里的防线,把穆老二嚇得够呛。
得益於阿尔布雷希特奉行的保障军事前线的理念,匈牙利拥有一支集奥地利,匈牙利,波西米亚三国財力打造的精锐边防军,规模在四万人左右,其核心是训练有素匈牙利轻骑兵和来自德意志地区和波西米亚地区的精锐佣兵,他们驻守在从维舍格勒(波士尼亚)到蒂米什瓦拉(匈牙利-瓦拉几亚-奥斯曼三国交界)的一系列边境要塞中,边防军的主力常驻贝尔格勒,这里是边防线的中心。
阿尔布雷希特与亚诺什联手组建了这支军队,亚诺什担任特兰西瓦尼亚总督,兼任贝尔格勒军事长官,他们正是凭藉这股力量让奥斯曼人毫无可乘之机。
强如穆老二,在亚诺什在世时,也只能在贝尔格勒城下数次折戟,望城兴嘆,就差留下个穆十万的“美名”。
巴尔干合肥实锤了。
亚诺什將自己多年的总结经验娓娓道来:“奥斯曼人在野战中是最可怕的敌人,我不得不承认,野外的遭遇战中奥斯曼人几乎是不败的。”
“这么夸张?”拉斯洛瞪大眼睛,別人这么说他也就听听,觉得是吹牛,但是亚诺什这么说,那就不一样了。
“是的,陛下,他们人太多了——奥斯曼人的军队规模对整个欧洲来说都是前所未见的,他们往往拥有三至十倍的兵力优势,而且战斗意志普遍高於我们的军队,我有时在想,难道我们对天主的信仰真的没有他们对异教神的信仰坚定吗?不过后来我发现那基本上是纯粹的军事问题,士兵的激情热血是可以通过言辞和奖赏调动的,战斗力方面,大量的军事训练最为关键。”
“就是说这些方面我们都赶不上奥斯曼人对吗?”
“很遗憾,是的。我们的士兵往往不具备很强的进攻精神,但是在防御时却恰恰相反。”
“防御?一味的防御怎么取得胜利?”拉斯洛有些不爽,这种被人按著头揍的感觉没人会喜欢。
亚诺什哈哈一笑,解释道:“这正是我要说的下一个要点,陛下。我一向奉行『以攻为守』的战术理念,重点是积极防御,如果军队困死在堡垒里,等到弹尽粮绝,城墙破裂,那就万事皆休。与奥斯曼人作战,既要敢想,也要敢於行动!”
拉斯洛听迷糊了,奥斯曼人野战无敌,固守坚固的堡垒尚可支撑一时,主动进攻不是找死吗?
“奥斯曼人虽然长於野战,却短於攻城。虽然他们有乌尔班大炮这样的攻坚利器,但只要守军意志坚定,顽强战斗,就可以大量消耗奥斯曼人的兵力和士气——奥斯曼苏丹们都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除了亲兵以外的军队总是被他们隨意挥霍,不计死伤。
“连日强攻带来的惨重伤亡会极大削减敌人的士气和战斗意志。之后,找准一个时机,比如奥斯曼人缺乏防备的黄昏,或是清晨,率领一支精兵奇袭奥斯曼人的营地,许多部队都会一触即溃,突袭的目標只有一个,那就是苏丹!
“只要能够威胁到苏丹,那些奥斯曼人很快就会退却。在君士坦丁堡之围中,奥斯曼人的军队损失了数万人,年轻的苏丹居然妄想用这支残兵攻下贝尔格勒,这才招致失败。再加上奥斯曼苏丹在阿尔巴尼亚遭受的挫折,我预计在这两年內,奥斯曼人都无法组织起超过十万人规模的大军,所以陛下,这次十字军的確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哦?如果事情果真如此的话,我突然觉得自己又行了。”亚诺什说的越多,拉斯洛的眼睛越发明亮,信心又逐渐膨胀。
亚诺什却在这时泼了一盆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