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退军(求追读)(1/2)
如今在公孙瓚看来,固安城的这伙黄巾並不简单,给他的感觉並不像是农民起义军,反而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正规部队。
尤其是他在今天看到可汗亲卫以后,越发的觉得自己的想法没错,因为,普通人是绝对凑不出这么一支精锐部队的。
所以公孙瓚打定主意,此次退军以后,一定要劝刘基不要再趟这趟浑水。
把剿匪之事交给刺史刘虞,再不济也要交给专业的武將才行,到时候不论成与不成,他这个丈人都不至於有什么闪失。
公孙瓚带著白马义从回营后,很多知晓內情的官员,都在第一时间围了上来,虽没人言语,但眼神中透漏出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对此,公孙瓚也沉默地看著眾人,摇了摇头,然后无奈的嘆了口气。
其他人虽然早就料到会是这个般结果,但心中还多少抱有几分希望,毕竟追击之人,是有著响亮名头的白马將军。
但终究没有奇蹟出现,神兵天降也扳不回既定的事实,从粮草被劫的那一刻开始,他们此行就已经註定了失败。
但公孙瓚也不是全无收穫,他此行从歹人手中救下了无辜的农夫和畜力,终究不算白跑一趟。
虽然这些人押运的粮食被劫走了,需要受到一些处罚,但总比在歹人手中丟掉性命要好。
他们毕竟不是押运粮食的輜重兵,只是出苦力的普通百姓,责任占比並不大。
而那些需要为此事负责的人,比如说运粮官,早早的就掛了,再谈责任什么的,也没啥意义。
谁料,就在公孙瓚和眾人商议退军之事时,刘基拖著虚弱的身躯,走出了大帐,在手下亲卫的搀扶中,来到了他们议事的大厅。
刘基轻咳两声,沙哑的嗓音当即暴露了他的身份,眾人纷纷向他望去。
发现来人是刘基后,赶忙纷起身相迎,公孙瓚也第一时间让开了主位,坐在了其的左手位。
刘基却对眾人的欢迎视若无睹,自顾自的走到了主位上,坐稳后他目光缓缓的扫过了眾人,眼神冰冷刺骨,可以看得出,他已经在强压怒火了。
久居高位的他,並不会当著眾人的面发火,但他会让所有人都知道,他现在很生气。
粮草被劫这么大的事,居然没有在第一时间通知他,要知道他才是此次出征队伍中的主帅啊。
这些人居然跳过了他,私下里行动了起来,而最关键的点是,粮草並没被救回来。
刘基得知消息后,不由的想到,如果他在第一时间知道消息,下达指令以后,结局会不会有所改变。
虽然说不准,但这並不影响他指责他人,而首当其衝被骂的人,自然是那位管粮官。
一顶知情不报,延误战机帽子稳稳的落在了他的头上,被罚了半年的俸禄狗,就悻悻的坐下了。
其他人也被他骂了个遍,而且看他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暗含了他对公孙瓚的意见。
当初公孙瓚可是信誓旦旦的和他说,只要按照他的计划,固安城肯定能在最短时间拿下。
可是结果呢,不仅没拿下,现在更是要断粮了,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这让他的老脸往哪搁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