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抓抓抓,寧可抓错,不可放过!(2/2)
胡惟庸猛然一惊,“可是我们的人被抓了?本相早就说过让他们自己把屁股搽乾净一点,就是不听,终於是出事了!”
管家摇摇头,“相爷,这次出事的不是我们的人,而是駙马欧阳伦!”
“听说是駙马欧阳伦在当县令的时候,私吞了两百万石粮食,被陛下发现了,这才掀起了这场风暴!”
“駙马欧阳伦?”胡惟庸恍然,“这人我有些印象,洪武九年的状元,又被安庆公主看上,当时我觉得他是个人物,还亲自去拜访过他.”
说到这里,胡惟庸眼睛里闪过一丝寒光,似乎是想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这傢伙空有一副好皮囊,写的文章也团锦绣,但却是鼠目寸光,放著京城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却是跑去北疆,真是愚蠢!”
“我早已將他忘记,但万万没有想到这傢伙居然能贪污两百万石粮食,我敬他是个人才,这次我便送他一程!”
既然这事牵扯不到他的身上,那他这个大明宰相一定得好好表现一番!
“去,把涂节、陈寧他们叫来,本相有要事和他们商议!”
胡惟庸急忙道。
“是,相爷!”
管家拱手后,连忙退下。
胡惟庸从新躺下,“咱们继续捏、继续喝!”
无错版本在读!首发本小说。
朱元璋这次连抓北平上百官员,可以预见在这场粮食案过后,北平將会出现权力真空,意味著將会腾出很大一块利益,能不能將这块利益吃下,那就得看他胡惟庸的本事了。
自从胡惟庸掌握內阁权柄之后,一直想要在北平安排进自己人,努力了这么多年,却是效果不大,这一次可是个大机会!
很快御史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寧等齐聚丞相府,眾人一直商议到深夜这才离开。
第二天。
大明早朝。
为了確保按时参加早朝,大臣们必须午夜时分起床,穿戴停当之后,便赶往午门集合。
大约凌晨三点左右,大臣们开始陆陆续续抵达午门外。(为了方便官员们候朝“待漏”,朝廷在皇城內建有多处朝房,官员们平时便按照品级坐立其中,等待宫门的开启。)
午门之上的城楼被称为“五凤”,其中设有朝钟朝鼓,由內廷四司之一钟鼓司的宦官们负责管理。到了上朝时分,钟鼓司便敲鼓响钟,然后打开宫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中间设有御道,平日里並不开启,左右两闕则是供当值將军和宿卫执杖旗校等人的出入。百官们上朝入宫,则只能走左右两掖的左掖门、右掖门。
总体按照,將军先入,次近侍官员,次公侯駙马伯,次五府六部,又次应天府及在京杂职官员的顺序。
凌晨五点左右,官员们开始依次进入皇宫,文官由左掖门进入,武官则由右掖门进入。入宫之后,大臣们先要在金水桥以南,依据品级排列好队列。
鸣鞭之后,大臣们这才依次过桥,抵达奉天门丹墀,在御道两侧相向站立等候,其中文官为左班、武官为右班,这被称为“起居”。在此期间,又有负责纠察的御史在一旁进行监督,凡是有咳嗽、吐痰、拥挤或者仪態不整的,都会被记录下来,等候上报处理。
奉天门上廊內正中设御座,称为“金台”,台阶左右是钟鼓司的乐队,殿陛门楯间列“大汉將军”,穿著全服鎧甲,御道左右及文武官员身后则各有校尉握刀站立。
皇帝到达御门后,钟鼓司开始奏乐,锦衣卫力士撑五伞盖、四团扇,从东西两侧登上丹墀,立於御座后左右。內使两人,一人执伞盖,立於座上,另一人执“武备”,杂二扇,立於座后正中。
皇帝登上御座之后,再次鸣鞭,鸿臚寺“唱”入班,左右文武两班这才齐头並进步入御道,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行一拜三叩之礼,是为“大班”。公侯、駙马、伯自成一班即是勛戚班,居武官班前而稍离。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目视奉天殿內文武百官,似乎时时刻刻都在辨认谁是贪官,谁是好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