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22dishuge.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288章 弟子衍圣公!

第288章 弟子衍圣公!(1/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培养的宠物来自二次元 火影:我在暗部苟成超影 名门暖婚 重生很忙:我在七零开矿山 地仙只想种田 穿书后我成了男主毒唯 诸天之东皇不想成佛 诡律禁区 黑科技创业:我真是造手机的啊! 陆逢时

第288章 弟子衍圣公!

熙丰六年,三月十一。

昭文殿。

丈许木几,上有几十道文书。

偶尔一些较为重要的文书,都被特意摆在正中,单独铺开。

江昭不时沉吟着,注目审阅。

江山社稷,互为表里,动一子而满盘皆动。

更遑论,二十万大军行军北上,以一伐二,已经涉及到了动“棋盘”。

上上下下,海内四方,自然而然的都被引起了一定量的连锁反应。

特别是在社稷和政权两方面,影响不小。

于社稷而言,主要影响有二:

一为民生稳定的影响。

以盐、粮、布、柴为主的民生产物,价位或多或少都有上升。

当然,上升归上升,却尚可防控,仅仅是略有波动,暂时问题不大。

天下两京一十四路,以及京中户部,都在渐渐开仓,尽量维稳价位。

二为社会稳定的影响。

凡涉及征战,就肯定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或多或少都会有起义,亦或是造反。

这一点,无可避免。

好在,自从占城稻推广开来,粮食产量大丰收,百姓或多或少都有了一定的屯粮。

手头有粮,心头不慌。

相较于熙丰拓边的起义、造反来说,此次北伐的反抗的数量几乎是呈断崖式下降。

于政权而言,以交趾和东瀛反应较大。

交趾反抗,自然是灭国的问题。

作为典型的偏安一隅的政权,交趾几代君王已经成功让百姓心中唯有一个太阳——李氏一族。

如今,李氏王朝覆灭不久,自是不可避免的滋生一些反抗、起义。

更甚者,打着“勤王靖难”的旗帜,声势颇大。

幸而“自治”制度的存在,让几大土司大族都主动维持统治的稳定性,西南都护府也镇压着足足五万大军,大都护更是遭贬的王安石,区区起义,一时也掀不起太大的风浪。

东瀛!

这主要是银矿带来的问题。

东瀛的主要掌权者为藤原氏,隐隐注意到了石见银山的存在,趁着大军北上,动了点不该动的心思,惨遭镇压。

除此以外,内阁的人员也有了些许变动。

文华殿大学士唐介,疽病发作,一病不起,被迫上呈了致仕文书。

作为暂理国政的大相公,安抚大臣也是职责之一。

为此,江昭和小皇子赵伸,两人特地入了唐府,代表官家、皇后、太皇太后探望过一次。

皮肤化脓,气血衰败,脸色惨白,的确是典型的疽病。

唐介是大中祥符二年生人,今已六十有四。

这样的岁数,猛地生了疽病,不说是不治之症,却也相差不大。

逢此状况,也唯有让御医时常诊治,并代替官家赐下一些宫廷绢帛、珠宝以外,以作安抚。

唐介一脉的继任者是吏部尚书王珪,但官家一日没有传回政令,王珪就一日不得入阁。

也因此,内阁暂时却是唯有五人。

“呼!”

约莫一炷香左右,江昭长呼一口气,单独拾起三道文书。

这是几十道文书中较为重要,且值得单独拎出来的文书。

文书其一,为枢密院文书,乃是宁国公顾廷烨的撰写的军报。

主要是在说燕云的行军状况。

近来,燕云阵线已经渐渐铺开。

河东路、河北西路、河北东路,都有大量军卒散布。

其中,河北西路主将为郑晓,河北东路主将为景思立。

至于忠敬侯、富宁侯、梁晗、杨文广之流,都在中军,也就是河东路。

短短二十余日,三路行军都有不小的推进。

这主要是火炮的威力实在是太过不俗的缘故。

特别是在攻城拔寨方面,火炮几乎是无往不利。

几十上百发火炮连连轰炸,小型土墙根本就无法承受,木制的城门,就更是无法拦住炮火的轰击。

不过,这都在江昭的预料之中。

有着火炮降维打击,但凡顾廷烨、王韶二人水平正常发挥,就不存在败仗一说。

可能局部上会有小型败仗,但从大局上绝对是大胜,无非就是稳住局势,亦或是拓土一州、两州、三州的差别而已。

真正引起江昭注意的,其实是关于赵策英左臂的问题。

其左臂,竟是莫名发痒!

这可不是小事。

赵策英的左臂伤势,也就是南征交趾被射的一箭。

从时间上算,其左臂伤势已有一年之久。

然而,一年过去,其左臂竟是还是会莫名发痒。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没有根治!

至于具体是何症状,江昭不通医理,也不太清楚。

但,不论如何,肯定都得重视。

江昭有意让太医院的人北上,予以诊治。

治不好,就都是庸医,合该治罪!

文书其二,关乎女真人,为淮南东路平海军都指挥使苗授上呈。

这位是范仲淹的半个弟子,关系类似于江昭和种师道。

从熙丰三年,江昭就有过关于女真人“反抗”的布局。

其主要执行者,就是苗授。

借着海上贸易,以及巡海的机会,海军没少向女真人输送长矛、盔甲。

如今,三大政权相争,“女真”这枚棋子自然也该动一动。

一旦女真人真的被挑拨得反抗,辽国定然是内忧外患,边疆局势也就有了较大的转机。

文书其三,为礼部上呈,关乎经筵讲席。

经筵讲席,也就是为君王讲课,主要有日讲和经筵两类。

其中,经筵日讲较为普遍,已经偏向于礼制,有固定的讲官、时间、内容。

根据制度不同,或三日一讲,或五日一讲。

更甚者,一日一讲,也并非是没有。

经筵讲席较为少见,除了春、秋两季都会根据礼制,有特定的时间会举行几次以外,其余的经筵讲席基本上都是君王主动设立,且主要缘由有三种:

一、涉及天灾。

封建时代,天灾可能被视为君王统治不仁,致使老天怒而降下惩罚。

特别是日食、六月飞雪一类的天灾,更是容易被人借题发挥。

为此,就得单独开一次经筵讲席,借着经义阐释天意,从而减轻君王身上的“锅”。

二、涉及重大政令。

重大政令,可能有违祖制。

如此,就得设下经筵讲席,以经义解释政令内容。

反正,政令经过解释,肯定是跟经义相合,不违背祖制。

这也是释经权的作用之一。

三、涉及一些特殊的活动,也可能设立经筵讲席。

典型的例子,就是大中祥符元年的泰山封禅。

礼部上呈文书,主要就是三月涉及几次经筵讲席。

根据礼制,文武大臣都得与会,监国的小皇子赵伸得听讲,大相公和内阁大学士则是涉及讲课。

三道文书,一一扫过。

江昭沉吟着,就要拾起文书,向外走去。

就在这时。

“大相公。”

一人走进,却是书吏。

“启禀大相公,翰林学士陶大人、衍圣公孔大人求见。”书吏一礼,上报道。

江昭一怔,旋即挑眉,眯了眯眼睛。

仅是一刹,心下便是了然。

这是来“见面”的!

二月左右经江昭授意,一道不轻不重的消息,漫不经心的传了出去——大相公江昭,颇为认可衍圣公孔若蒙的资质,隐隐有将其纳为门生的意向。

这可不是小事!

大相公是何许人也?

两代社稷干城,暂理国政者!

上上下下,但凡是有意“进步”的人,无一例外,肯定都会注意着大相公的言行。

而关于纳弟子一事,影响不小,却并未有人辟谣。

这说明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展昭传奇 分手后,她们都求我入股 大导演从跟影后离婚开始 球神从被动技能开始 从幼儿园开始的人生贏家 东京:我的乐队绝不扭曲! 从超女开始调教华娱 人在超凡伪装学者,系统是密教? 华娱:这个群演有亿点点浪 魔法天才?肝帝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