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2/2)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几人一怔。
“捧杀之计?”
王韶面露疑色:“大娘娘,还能怎么捧杀?”
江昭若有深意,缓缓道:“大娘娘是要脸的人。”
“要脸,就能捧杀!”
“更何况,大娘娘是大娘娘,太宗一脉是太宗一脉。”
“怎么说?”王韶有些好奇。
“分而化之。”
江昭沉吟道:“对付大娘娘,用宫廷争斗的方式,以保留脸面和解为主;对付太宗一脉,先政斗,再宫廷争斗。”
长呼一口气,江昭眺望长天:“陛下要的是太宗一脉的臣服。”
“政斗打下去一些太宗后嗣,简拔另一些太宗后嗣。”
“如此,那些新近简拔起来的太宗后嗣,自会感念新帝恩德。”
“宗正寺,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权力。”
江昭摇摇头:“就留一些给太宗一脉,又有何妨?”
“至于大娘娘,捧得高高的,但凡要脸,就不可能垂帘听政。”
几人陷入了沉思。
三月二十一。
旭日东升,晨曦乍现。
文武百官,皆着素服,有序班列。
历朝历代,都有国丧辍朝的惯例。
根据历代的礼制规定,不尽相同。
其中,太祖皇帝驾崩,太宗皇帝宣布辍朝五日,举丧不视政。
其后,真宗皇帝驾崩,辍朝七日。
此次,先帝驾崩,亦是辍朝七日。
因此,自三月七日起,百官便得上朝理政。
区别就在于,但凡皇帝尚未入土,就算是国丧,上朝不奏乐,百官必须着素服。
或许是国丧的缘故,相比起以往,班列少了些许交谈声。
即便有,也仅仅是些许不可闻的声音,且是大佬特权。
左首之位,江昭一身素袍,腰佩黑角带,手持笏板,垂手肃立。
小阁老入京了啊!
不少官员悄然举目向前望去,并不时望向宗正寺卿赵仲旦。
不知宗正寺卿,有没有做好与小阁老争斗的准备?
尚未而立之年,已是正二品礼部尚书。
单是听名字,就有一种难言的压迫感。
或许是察觉到了百官的目光,赵仲旦不自主的抚了抚背。
宗正寺,上上下下,绝大部分官员都是太宗一脉的赵氏子弟。
这些赵氏子弟,可能绿袍、红袍披身,但要论起真实水平,自是达不到官阶该有的地步。
赵宗旦亦是如此。
宗正寺卿,三品大员。
但要真论起政斗水平,着实算不上高明。
无非是矮个子拔高个而已。
赵宗旦微闭双目,持笏肃立。
作为汉恭宪王赵元佐之孙,平阳郡王赵允升之子,他无疑是真正的根正苗红。
但也因此,他必须得争。
要是皇帝真的重视太祖一脉,那损失最大的就是他!
“上朝——”
因是国丧,并未有钟声,仅是新任司礼掌印太监尖锐的喊了一声。
文武百官,鱼贯而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