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秘密立储,公之于众!(2/2)
这也就意味着唯有几位阁老,方才知晓内情!
“噹!”
钟吟绵长,百官依品秩鱼贯而入。
然而,丹陛之下,竟是已有十余人肃立。
韩章、张昇、吴充、曾公亮、欧阳修、王尧臣、张辅,七位代表着臣子权势巅峰的存在。
赵策英、赵仲、赵世程、赵士翊、赵士骞,五位预备储君人选。
以及,曹皇后!
唯独没有圣人!
百官齐震,齐齐默然,不敢作声。
曹皇后,一介后宫妇人,走到了台前,意味一目了然。
左首之位,韩章手持笏板,于百官注视之下,走到正中央。
“昨夜,官家病重,呕血不止,不幸驾崩。”韩章一脸的严肃,向百官宣告道。
“这”
话音未落,百官齐齐议论起来。
皇帝,真的驾崩了!
“肃静!”韩章重重叱了一声。
声势厚重,自带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百官一惊,连忙噤声。
十年宰执天下的威严,展现得淋漓尽致。
“临终之际,官家召见了几位阁老,以及英国公,行托孤之事。”
百官注目之下,韩章缓缓道:“最终,钦定了储君人选。”
文武百官,齐齐望向五位小一辈的宗室子弟,一一观望,并将目光留在赵策英的身上。
相比起其他四位低着头的宗室,赵策英身上有种难言的平静,非胜利者而不可有之。
太祖血脉?
“来人,打开文德殿匾额,取下秘密立储之诏,示于百官。”韩章吩咐道。
临终托孤,仅仅是让托孤重臣知道了储君人选。
要让百官都知道储君人选,还得是遗诏。
当然,这也是新君合法性、正统性的象征。
“下官取之。”欧阳修与曾公亮两位内阁大学士,俨然是早有授意,主动走了出来。
取诏之举,并非难事。
可诏书代表的意义,注定了绝大多数臣子没有取诏的资格。
两人一齐走出,自有禁军士卒搬来登梯。
不一会儿,两人取下上书“文德殿”三字的匾额。
文武百官,齐齐望了过去。
秘密立储法设立之初,为了便于置放谕旨,于众目睽睽之下,官家特意命人将匾额掏出了一尺许之地,用以放置木匣。
木匣中,存放谕旨。
非常简单粗暴,甚至连小巧机关都没有!
而事实就是,这并不影响秘密立储的地位。
毕竟,遗诏存放于百官常常经过的“公众场合”,足以避免有人私自篡改遗诏。
“取出来吧。”韩章吩咐道。
两位阁老点头,打开木匣子,从中取出一道长约三尺,宽约尺许的诏书,
此诏书以龙袍制成,浸入黄檗汁,直至灭白,有非常好的防虫灭菌之效。
自秘密立储法设立以来,已有十年时间。
这种诏书,文武百官就见过一次。
就是过继宗室为皇子,祭祀之时的那一次。
本来,过继皇太孙也该示于百官,偏偏先帝中风发作,不了了之。
好在,先帝说过一句“依秘密立储之法”,倒是能让人知晓大概情况。
举目望去,除了一些模版性的内容,遗诏特意留出了一部分空位,用以书写储君之名。
绝大部分内容,都是馆阁体,为臣子所拟。
唯有储君之名,龙飞凤舞,为官家亲笔所书。
【过继赵氏子弟策英为魏王之子,即朕之皇太孙,立为储君!】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