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储君赵策英!(2/2)
就在江昭要转身离开的那一刻,赵祯出声问道:“六年以前,朕读《汉书》,读到了汉昭帝、汉成帝,心中担忧宗室上位,不顾先帝而追封生父,是以心中担忧,问过卿的意见,卿可还记得?”
赵祯一脸的追忆,不着痕迹的望了一眼耳房。
“臣答曰:或可过继太孙于魏王殿下。如此,圣孙登基,自可解忧。”江昭答道。
“嗯。”
赵祯点点头,缓缓问道:“如此,方才有了五位宗室入边历练。卿领任詹事府詹事,为几位宗室授课,想来也算是了解几人。以江卿之见,何人适合为储?”
耳房,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呼吸悄然急促起来。
“臣不知。”江昭没有插手立储的意思。
从提出秘密立储法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有了从龙之功。
不管谁登基,都注定感激于他。
更何况,他的老师还是韩章。
师徒二人,都是注定的从龙之臣。
从大局上影响立储,自是一等一的好事。
可要是从细枝末节上具体到某个人,那风险就太高,回报率还不咋样。
“罢了。”赵祯也不意外,摆了摆手:“且去吧。”
江昭拱手一礼,大步向外走去。
半响,人没了踪影。
赵祯向外望去,微闭双目
若两代君王,一人修养生息,一人开疆拓土,实现大一统,则必是新的“文景之治”,可供万世传颂,史书大书特书。
而要想开疆拓土,实现大一统,必得注重天时、人和。
其中,江昭、顾廷烨、王韶,以及一众熙河路的官员,这一批年纪与“好圣孙”相差不大的臣子,都是人和。
人和之最,便是文可治国政斗、武可开疆拓土的江昭,也即他选中的“传家宝”。
可实现大一统的“传家宝”!
传家宝要传家,就得受到历任家主的重视。
如今,几句对话,让“好圣孙”知道皇位的来源,传家宝算是彻底坐实。
“咳咳!”
“咳咳——”
一连咳嗽了十几息,赵祯长呼一口气。
作为无子的暮年君王,除了史书传颂,千古留名,他已经不再在乎什么。
一切,都是为了千古佳话!
耳房,门渐渐推开。
赵策英微低着头,缓步走出。
“本来,朕是有意让人弹劾他,贬到边疆,执政一方。”
“如此,英儿登基之后再简拔于他,便是留下了恩情。君臣二人,自可齐心携手,开疆拓土,成千古基业。”
“如今,其主动解职侍疾,效果也差不了多少。”
赵祯抚了抚胸口,缓缓道。
他有感,自己未必撑得过今年!
平和的话语,让赵策英虎躯一震。
“官家!”赵策英不自觉的跪了下去。
无它,官家说了一句“英儿登基”。
结合所谓的“过继太孙于魏王,圣孙登基”的说法,这岂不是说他.
他,赵策英,就是储君?
嘶~!
赵策英身子微颤,面红耳赤。
他,一介太祖血脉的宗室,竟是有机会执掌天下?
即便心中已经有了些许揣测,可官家亲自承认,终究是大不一样。
“几位圣孙,唯你最有武德,有望开疆拓土。”
“朕,属意于你。”
赵祯扶起孙儿,缓缓道:“内阁的几个老臣,一旦掌权,你年纪、威望与他们都差距太大,未必对付得了他们。”
“江昭此人,性子忠直,实为忠臣、能臣、贤臣。你若用好,便是千古贤相!”
“而你,则是千古一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