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皇储更替!(2/2)
这些臣子,要是铁了心不说某些话,就是追问一百遍,也是一样的结果。
“那,你就为朕说一说五位宗室的长处吧!”赵祯委婉了不少,更替了问话的方式。
这是他掌权以来的积累的些许经验。
一样要得到某些答案,太过直白,臣子就不敢答。
反之,委婉一点,一些狠人甚至都敢谈论太祖皇帝的事情。
长处?
江昭眉心微皱。
其实,他知道赵祯就是换了个问法。
但是,这种委婉的问法,他能答!
“臣仅见闻而论之,恐有遗误,亦或是见解粗浅,还望圣上莫怪。”江昭谨慎的回了一句。
皇太孙一事,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的确是只有他这个提出者有机会说一说。
“赦你无罪。”赵祯罢了罢手。
“策英公子,雄韬武略、骁勇善战、善拢军心,颇有太祖皇帝风范。”
“仲公子,法度严明、恪尽职守、威仪有余,颇有太宗皇帝风范。”
“世程公子,勤勉克己、事必躬亲、韧劲可嘉,颇有太宗皇帝风范。”
“士翊公子,仁厚爱民,仁凤远被,爱民如子,颇有太宗皇帝风范。”
“士骞公子,贵胄垂范,明察秋毫,选贤举能,颇有太宗皇帝风范。”
言罢,江昭垂手端坐。
五位公子,要么是太祖皇帝风范,要么是太宗皇帝风范。
反正,都是一等一的贤明之人。
官家赵祯眼皮微跳,让你说长处,你是真敢吹啊!
除了赵策英以外的几人,都什么歪瓜裂枣,也配“太宗皇帝风范”?
好在,江昭的几句话,大致还是说出了几位“好圣孙”的性子。
除了赵策英以外,余下几人都不具有武德。
究竟要选谁,自然非常明朗。
这个结果,与赵祯心中结果一致。
本就心中有所偏向,经此一言,形成了大幅度的偏向。
“来人。”赵祯唤了一声。
“陛下。”司礼掌印太监立刻走了进来。
“去。”赵祯向外指了指:“让人取来文德殿的匾额。”
掌印太监一惊,连忙行礼退下。
江昭一诧,起身行礼道:“微臣告退。”
其实,他心中隐隐猜到了赵祯要选谁。
不过,猜到也只能装作不知道。
但凡只有一丁点不一样的可能性,他就没必要赌。
赵祯点头,罢了罢手。
走出皇宫,江昭直往江府走去。
自熙河路入京,长达十天的路程,他都没怎么休息。
入了京,又是马不停蹄的入京述职,又是谈及立储之事。
一时间,却是让人心神略微疲乏。
好在,要是不出意外,他将迎来一段长达三个月的休沐。
毕竟,他要接任吏部右侍郎的官位,就须得张方平腾出吏部右侍郎的官位。
而张方平要腾出官位,就得经过五月左右的政绩大考,通过吏部任命,擢升为擢升熙河路安抚使。
三个月休沐啊!
江昭举目眺望。
实在难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