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大蒜(2/2)
高历本有些欲言又止,终究没有说什么,领命而去。
秦淮看著手里的省油灯,若有所思,隨即,起身从侧门走出。
……
醉仙居。
秦淮甫一进入,一位身著彩衣、姿容出眾的女子便匆匆凑到了跟前,玉手轻摆道:
“秦县令,今儿怎么有空来我这儿了?您可有一阵子没来了,上次来我都没碰到您。”
“哎呦,我的姝丽三娘,好久不见。我今日来,是来品酒的!”
何姝丽轻扭腰肢,往后厨喊道:
“来人,雅间上酒,剑南道烧春。”
“誒,今日不喝酒,只品酒,而且不只要剑南道。劳烦三娘把贵店所有的酒都上一杯来,要琉璃酒杯。”
秦淮將贵族常用的金银酒杯推开,特意吩咐道。
何姝丽对於此要求虽感诧异,但还是按照吩咐去做了。
不一会儿,八杯酒就摆了上来。
因为琉璃酒杯不多,只有五杯酒用的透明的琉璃盏。
秦淮拿起一个透明玻璃杯仔细观察起来,这种杯子侈口、圆唇、直壁略斜、平底,杯身下有一圈凸起的弦纹,腹部则装饰有八组圆环纹。
造型独特,工艺精湛。
最关键的是,杯体虽然略带黄绿色,但是透明度很高。
秦淮对著这八杯酒一一看去,有七杯都是浊酒,这让他略感失望。
所谓浊酒,发酵时间短,度数低,甜味高,酿造工艺简单。
比如红色的葡萄酒,灰色的白蚁米酒,鹅黄色的烧酒。
只有一杯透明度较高的清酒,度数高,甜味低。
由此可见,唐朝的人还是喜欢比较甜的浊酒。
並不是他们不喜欢喝度数高的清酒,主要原因是:贵!
“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这句名诗,足以说明清酒的珍贵。
清酒酿造复杂,消耗粮食多,一直都是极少数富贵人家才能消费得起的酒。
秦淮拿起那杯清酒,抿了一口。
入口微辣,但是远没有现代的白酒度数高。
秦淮咂咂嘴,估摸著酒精度应该有二十度左右。
“三娘,这清酒叫什么名字?”
“若下春。”
“產自哪里?”
“產於湖州吴兴郡,长城县。”
“这么远?不是在我们本地採买吗?”秦淮有些讶异。
“秦县令,这酒有什么问题吗?”何姝丽小心问道,眼睛看向秦淮,仔细打量他的脸色。
“这是好酒,我想结识一番酝匠。”秦淮也怕何姝丽误会了他的来意,解释了一句。
何姝丽確定秦淮没有恶意之后,浅笑嫣嫣道:
“若下春酒原名叫乌程之若下,源產地湖州,不过十几年前,长城程氏旁支程益水迁来丹徒,我这酒是从他那里採买的。”
“还好,还好。”
秦淮暗道一声,在丹徒本地就好,现在的他,可没有去湖州游歷的时间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