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五锭脚踏纺车(2/2)
见官家出来,眾人忙闪出一条路。
一架还未著色的原木纺车出现在眼前,已然做好成型。
这新式纺车构造並不复杂,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块整体呈伞状,是一个大大的圆轮,奇怪的是,上面竟然足足有五个锭子。
另一部分是由踏杆、凸钉和曲柄组成的脚踏机构。
两个部分之间由曲杆连接,绳带传动。
秦淮推开眾人,擼起宽大的袍袖,搬了把椅子坐在了脚踏机构前面。
“来人,给本官来五条捻!”
何场头急忙从滚烫的铁锅里,熟练地把蚕茧三三分组,每个蚕茧缕出一条丝线,三茧成一捻,递给了秦淮。
秦淮接过蚕捻,绕在圆轮上面的锭子上。
每个锭子上绕一个,足足绕了五个。
用力踩下踏板。
大圆轮应力,快速转动起来,铁锅里的蚕茧在水里不断翻滚,一条条细丝三五成屡,快速缠绕在锭子上。
不消一会儿,锅里的蚕茧就被抽取一空。
繅丝成功!
院子內顿时爆发出一阵惊嘆声。
眾人纷纷围上前来,仔细观察著这台神奇的纺车,有的伸手触摸,有的则试图模仿秦淮的动作,眼中闪烁著对新纺车的跃跃欲试。
“好!好!好!这繅丝速度果然极快。”
李施群望著这新式纺车,一连说出三个好,嘖嘖称奇。
何场头和杨匠人看到这一幕,也是激动异常,特別是何场头,没人比他更清楚,这种新式纺车,能给织坊带来多么大的改变!
谁知秦淮並没有如他们一般开心,而是盯著这新物件,摸摸这、瞧瞧那,一言不发。
“杨匠,本官说,你来记!”
“第一,这个丝线缺乏引导,繅丝过程中容易受力不均,从而断裂。你在此处、此处,增加楔子,引导纱线。”
“第二,这个踏板太过光滑,容易踏空导致力量传导异常。你以刻刀在表面鏨刻异形纹路,增大摩擦。”
“第三,锭子设计成凹面的,现在看来是错的,虽然不易滑落,但是取出困难,既然有了引导楔子,还是改成凸面。”
秦淮將这新式纺车的缺陷一一点出,並且详细说出改进方法。
杨潜一边听,一边点头,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但是心中却是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秦县令到底是什么人?
仅仅试过一次,便可以针对性提出如此之多却也如此精准的改进建议。
跟这位县令相比,自己算不得什么梓人,顶多算是个匠人。
而秦淮,才是真正的梓人大师!
“秦县令,按照您这个纺车的速度,原本需要半个月的繅丝工作,估计五天就可以完成了,就是得加快收茧了。”
秦淮点了点头,收茧他不担心,只要等钱一到,再提高些价格,蚕农们一定会蜂拥而至,甚至会口口相传,將邻县的蚕农们吸引过来。
不过秦淮此时却注意到,墙角处,几十位繅丝妇人,离他们远远地,聚在一起,不时地看著新纺车,眼神里没有欣喜,满是担忧。
他心有所悟,缓步走出人群,对著这或蹲或站的几十人朗声说道:
“诸位娘子放心,本官向你们承诺,新纺车的投入使用,不仅不会让你们丟了营生,反而还会增加更多的收入。”
妇人们捏著衣角,略显侷促,似乎是不太相信。
秦淮见状,知道不好再劝,脑子一转,沉声道:
“你们都去试一下吧,赶紧学会用新纺车,最快学会的,工钱翻倍!”
此话一出,有几位胆子大的妇人已经站起来准备过去了。
有人带头,其他人见状,生怕落了后,全都快速围了过去。
何场头看著这一幕,笑意更浓,一手抚摸著大圆轮,说道:
“秦县令,您给这新纺车取个名字吧。”
“五锭脚踏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