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生死之间(2/2)
他要段誉避在一旁,免得夺路下山之时,旁人出手误伤了他。
段誉眼见各路英雄数逾千人,个个要击杀义兄,不由得激起了侠义之心,大声道:“大哥,做兄弟的和你结义之时,说什么来?咱们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今日大哥有难,兄弟焉能苟且偷生?”
他以前每次遇到危难,都是施展凌波微步的巧妙步法,从人丛中奔逃出险,这时眼见情势凶险,胸口热血上涌,决意和萧峰同死,以全结义之情,这一次是说什么也不逃的了。
一眾豪杰有些人不识段誉是何许人,见他自称是萧峰的结义兄弟,决意与萧峰联手和眾人对敌,这么一副文弱儒雅的模样,年纪又轻,一套古怪的六脉神剑时灵时不灵,自是谁也没將他放在心上,叫得更加凶了。
萧峰道:“兄弟,你的好意,哥哥甚是感谢。他们想要杀我,却也没这么容易。你快退开,否则我要分手护你,反而不便迎敌。”
段誉道:“你不用护我。他们和我无怨无仇,如何便来杀我?”
萧峰脸露苦笑,心头感到一阵悲凉之意,心想:倘若无怨无仇便不加害,世间种种怨仇,却又得何而生?
段正淳低声向范、华赫艮、巴天石诸人道:“这位萧大侠既然是誉儿结义兄弟,待会危急之际,咱们冲入人群,助他脱险。”
范道:“是!”
向拔刃相向的数千豪杰瞧了几眼,说道:“对方人多,不知主公有何妙策?”
段正淳摇摇头,说道:“尽力而为,杀进去便是!”
大理眾人齐声道:“原当如此!”
眼看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虚言心中暗想,当时聚贤庄一战,自己以『慕容復”之名杀人无数,这笔血债终究算在了萧峰头上。如今他不愿连累自己,欲与群雄死战到底。自己若袖手旁观,岂非不仁不义?
此刻,老丈人段正淳与段誉亦捲入其中,若真动起手来,巧帮、少林、大理段氏这三个自己最重要的强援皆难全身而退,於我百害而无一利。
不如借三大门派掌门之势,化解此番恩怨,既可免去这场血战,又能全了与萧峰的情义。
就在这紧急关头,虚言叫来王语嫣,小声耳语一番。
王语嫣认真听著,连连点头,很快便离开朝那三大掌门走去。
待到近前,王语嫣低声说道,“小女王语嫣有话要说,三位掌门可愿赏脸相敘?”
三位掌门见是曼陀山庄的王语嫣,知道她此番前来,一定是带著虚言的意思,因此不敢怠慢,
正色道,“大小姐请讲。”
王语嫣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三位前辈可曾想过,若诛杀萧峰的號令下达,以萧峰的武功,最先血溅当场的会是谁?”
三位掌门闻言,脸色顿时铁青,互相交换著眼色,沉吟不语,各自在心中反覆咀嚼著王语嫣话中的深意。
王语嫣接著道,“聚贤庄一役,贵三派皆未参与,与萧峰本无血仇。如今贸然出手,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纵使最终围杀萧峰,贵三派精锐又能剩下几人?届时江湖格局大变,三位多年苦心经营的江湖大派,怕是要为他人做了垫脚石。”
三大掌门越发难看,脸上神色早没了先前的愤慨,转而变为。
王语嫣又道,“那段誉乃大理国储君,若今日伤他分毫,他日段氏铁骑与天龙寺踏上山门之时,三位又当如何自处?为一桩与己无关的旧怨,赌上满门根基,当真值得么?”
言毕,三大掌门心照不宣,已经在心中达成共识,
纵使不当这个武林盟主,也不能为他人做嫁衣,被人当枪使,让自己成了那被打的出头鸟!
王语嫣离去后,崑崙掌门清了清嗓子,上前一步朗声道:“诸位武林同道,方才我等与王姑娘细谈,倒也想通了一层关节。萧峰与某些门派的旧怨,说到底是私仇,不该一概算入武林公愤。江湖规矩,向来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谁家与萧峰有过节,尽可自行了结,我崑崙派绝不拦著。但若有门派愿从中斡旋,或是出手相助,我等也绝不干涉。”
此言一出,群雄譁然,怎得刚选出的武林盟主居然说出这番话来?
还未等群豪非议,峨眉掌门隨之頜首说道,“此前传言萧峰要爭做天下武林盟主,纯属无稽之谈!他萧峰若有此心,何必孤身涉险?至於说他要带领十万契丹铁骑南下,更是捕风捉影一一诸位亲眼所见,他身边不过一十八人,何来十万铁骑?”
这话说完,群豪中原本质疑崑崙派掌门的声音明显小了许多。
这时腔派掌门又补充道:“我腔派附议崑崙、峨眉两位掌门之言!私仇归私仇,武林大义归大义,不可混为一谈。今日之事,我等只作壁上观,既不帮腔,也不添乱,任凭有怨者了怨,无仇者旁观便是!”
三人话音落下,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一缓,周遭门派见三大掌门態度骤变,且言辞有理有据,也都明白过味来。
不过几句话的时间,竟无人再贸然喊打喊杀,纷纷面露迟疑,望向萧峰的目光也多了几分复杂。
其实,这些所谓武林群豪都心里门清,喊喊口號可以,让自己当出头鸟绝对不行。
杏子林,聚贤庄的惨案就在眼前,谁都不想当出头鸟,最后落得个断子绝孙的下场。
那些与萧峰真有血海深仇的毕竟是少数,此时纵使愤慨万千,也难掀起多大浪来。
他们的咒骂和不满,早被上千群豪那沸沸扬扬的议论声所掩盖。
江湖就是这么现实,想要报仇,就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其实,在场眾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三大掌门这番话,字字句句都透著虚言的意思。
这江湖之上,若论真正能定盘的“太上皇”,非虚言莫属。
虚言一句话,便轻描淡写化解了这场血光之灾。
至此,虚言才真正明白了权力的妙用:真正的权力,不是能让一个人“死”,而是能让一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