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大乾的重新规划(2/2)
另外大乾接下来的发展,也需要他。
时间不够用了,必须精准的调整、规划,爭取最大化。
等三大神通圆满再说吧。
做出了决定,明古將心思全部转移到了大乾接下来的发展。
人族的仙神之朝,如何更合理有效的发展,人族早就整理出来了。
大乾也早从后离那里购买过,可以参考。
第一步,便是重新划分国运。
这是重中之重,一切都离不开这,
所以明古之前下旨,一个月后调整官员品级的国运加持。
明古將大乾现今的各方面情况,都摆了出来。
洪武二十四年的现在,大乾人口达到十六点三亿,耕地面积达到一百九十八亿亩,国运每年达到十一点零八鼎。
文官数量达到十九万四千人。
主战军达到三十三支。
官员品级从正一品到从九品的每年国运加持,分別为十万石、520石、260石、130石。
15.6石、13石、9.1石、7.8石、6.5石、5.2石、3.9石、2.6石、1.3石、
0.975石。
2.6斤、1.95斤、1.3斤、1.04斤。
明古思索了半响,有了决定。
从九品到正八品每年国运加持变为:十斤、十五斤、二十斤、三十斤。
从七品到正三品为:十石、二十石、三十石、四十石、五十石、六十石、七十石、八十石、九十石、一百石。
从二品到从一品为:两千石、五千石、一万石。
正一品:二十万石。
如此提升,主旨在中下层的提升,提升了十倍左右。
高层的提升,在二十倍最后。
顶层的最少。
以如今的文官数量,不算丞相,文官一年將消耗一百四十万石国运左右。
军队方面,一支主战军一年將消耗9050石,三十三支共消耗298650石国运。
一州地方兵一年將消耗15900石,十州消耗159000石。
宗室方面不算亲王,如今大约两百多万人,一年要消耗六十万石国运左右。
勛贵因为这些年武將喷涌,武勛数量大增,不算国公,一年也將要消耗五十万石左右。
督天卫七万石、內厂三点五万石、两司各三万石。
这些全部加在一起,为3122650石,和3.12265鼎。
正一品的亲王七位,一百四十万石。
正一品的国公十二位,二百四十万石。
正一品的太后三位、皇后一位,八十万石。
正一品的丞相四位,八十万石。
还有郑和,明古没有给他国公爵位,但也给的正一品待遇。
加上大將军一职。
共计,五百八十万石,五点八鼎国运。
十州每年將会消耗2.4鼎。
这些总共算起来,一年的消耗是十一点三三鼎左右。
明古还打算给国子监的学子,每年提供一斤的国运加持,当然这个的消耗就微不足道了。
按照明古的规划,大乾每年诞生的国运还不够。
这还没算明古使用的、每年积蓄的、太子宝库的这三个大头。
实际上,这三个大头中,明古使用的、太子宝库的,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
都没有。
因为国运就那么多,如果大乾不能发展起来,每年获得巨大的国运,那么对於明古来说,就用处不大。
所以现在的开始阶段,必须將明古的这一份,无偿拿出来,供给大乾发展。
看看这份调整计划就知道了,正一品之下、提高的倍数最多。
现在局限於大乾发展的,正是正一品之下的、高中下三层次的文官。
国运加持最有用的,也是文官。
太子宝库方面,现在根本不急。
毕竟明古的寿元根本不缺,大乾若是发展不起来,不能保证助太子成就仙神之境,那么这个太子就没有意义,只是浪费资源。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明古不会生孩子,直到大乾真正发展起来。
倒是国运积累方面,是不能停的,国运积累不够,就无法笼罩足够的疆土。
现在的国运,尚且足够扩张一些疆土,还不急。
先撑过这前面的一些年,只要撑过这前面的一些年,大乾就能像滚雪球一样的膨胀壮大起来。
到时什么都不是事。
至於现在少的一些,並不是问题,
让秀英、常玉几人暂时不要国运,补偿她们丹药、灵源就行了。
明古又仔仔细细將各方各面都考虑好,彻底將此事定了下来,就决定先將三大神通圆满,儘快规划好接下来自身的修炼。
时间来到五月后,开始有大批的三族奴隶,运送回大乾。
明古下旨,正式全面扩张大乾疆域。
这些奴隶第一时间,就被运送到大乾除了东面之外的其它各方向的边境地区,开始建城、修路。
丞相府、军队,都更加忙碌了。
大乾上下,都在为扩张忙碌。
五月二十日,明古正式下旨,將他定下的国运调整公布出来,从今年便开始施行。
这道圣旨,宛若一把火,扔进了油海里。
轰的一声,整个大乾官场、军队都沸腾了。
从从一品到从九品,从文官到武官,无不兴高采烈。
圣君的称呼,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响彻大乾官场、军队。
一时间,欢天喜地的气氛,笼罩著大乾。
不用谁再多说,从上到下,整体上,都干劲十足的忙碌著。
就算是正一品,也是很高兴的,毕竟提升了一倍国运。
而且他们清楚,这只是开始最艰难的时候。
没看到官员们提升这么多,陛下的那份肯定没有了。
陛下的那份都没有了,他们还能说什么?
再等等,等大乾发展起来了,他们的好日子才刚开始。
就在大乾官员们兴高采烈、眾志成城时,三位太后、黎王淮王、刘献、李江海等人,先后找到了明古。
先是三位太后,明古主动过来。
“陛下,我们三个今年大的六百余岁,年轻的、也五百多岁了,天赋同样有限,根本不可能到达仙神之境。
要这国运又有什么用?
所以,我们商量了下,想要跟陛下换一换。”胡太后笑了笑,认真道。
黄太后、李太后点头。
她们三个主动找上明古,为的便是不要这份国运。
理由很充分,浪费、且无用。
想把这份国运换成她们需要的。
“母后请说。”明古尊敬道。
“现在国运稀缺,我们就换成丹药、灵源皆可。
每年给我们各自一亿石吧,另外,再给你两个妹妹每年十万石国运,如何?
”黄太后作为代表说道。
李太后、胡太后点头,表示同意。
明古頷首道:“好,一切都听母后的。“
明古离开了,他知道,这其实是一次交易。
三位太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將二十万石国运给儿女们。
她们三位没有了一窥仙神之境的可能性,以她们的身份,实力强些弱些都没区別。
但老大他们遇到了这个好时候,还有希望。
明晴明霞也仍在为王者境努力。
所以身为母亲,她们要为儿子、女儿考虑。
刘太后、胡太后將自己的二十万石国运,分成两份,一份换成丹药给儿子。
一份给女儿,助其突破。
母亲也分为了两份,但只要了一份,因为她也有两个儿子。
明古心中的那抹愧意,又涌了出来。
那是他亲母。
第二天,黎王、淮王一起求见。
“陛下,老臣二人就卖老一次,希望陛下能將我二人每年的国运,折一半给予儿子,直至我们寿尽。”黎王行礼道。
(第一章,第二章晚点更,求订阅、求月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