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能为当世如此明君圣君效劳,真是吾辈臣子之福!(1/2)
第448章 休要聒噪,做好你自己的事!
汴京的讲武学堂开始集结,便是天下四京讲武学堂都在集结。
教习、学生,汴京里聚得四五百人,数目看起来並不多,但对於苏武昔日摩下的军队而言,比例上还是很大的。
昔日苏武麾下之兵,其实满打满算不满十万,加上西军与江南两浙,许就在二十万左右————
此番四个京的讲武学堂加在一起,第一届,就有二千人之多,这个比例著实不小,还有明年后年,源源不断————
操炮学堂的集结也在开始,大概在二三百人左右。
当然,其中也有速成学堂,几个月就毕业,这是高级將领专属。一般学生,学制都是两年。
这是草创阶段,將来显然还要扩招,学科要扩大,学年要加长,乃至操炮学堂要分散成四份,分別加入四个讲武学堂里去。
这两千人毕业之后,苏武的打算,一部分是发回原军,另外一部分,便是要派往全国各地,城外天下各个州府之骨干,只待每年都发一批出去,以三五年为期,慢慢取代昔日的旧军將领————
也是慢慢完成新军与旧军的变革,到时候军將也好,士卒也罢,该裁汰的要裁汰,该移民的要移民,该换岗的要换岗,乃至矿丁税丁之类————
这个任务很坚决,眼前京城之外,原本的旧军,被打散了又回到军营里的旧军,就有十来万之多,都是亟待解决之事。
京中讲武学堂,还有一个特批的学生,便是大理高氏高寿贞。
开学开课,自也有一个仪式。
天子亲至,视察监督,自也还有勉励。
四五百人,不算多,一个院子就能全部挤下来。
天子自是要发言一番,勉励之语,不外乎学文学武学思想,为国为民为社稷。
课程科目也都是苏武亲自审核过的,最基础的,还真就是识字,不是基础识字,是识字进阶。
然后就是忠君爱民之类的思想教育,这个教育,自是不能如以往文人读书那般去学,学歷史,学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毕路蓝缕是怎么来的,何为华夏————
说那些民族危急存亡之秋,那时节国家又是怎么失的————
说惨,说歷朝歷代內外战爭中的惨状,最惨最惨,中国的史书,最擅长记载这些仇恨与苦难,只有更惨,没有最惨。
国家无能,將士无能,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多少苦难,更也说眼前,河北百十万百姓如何受难————
甚至还要把受难之人找来现身说法,就是发生在他眼前的事,父亲如何亡,母亲如何死,家姐受得哪般蹂躪,妻女受得哪般屈辱————
邻里如何如何————
便是不把学生们听得涕泪俱下,便算这思想教育做得不到位。
乃至也要学整个国家的运作体系,国家的运作核心机制,国家强盛之道,国家衰败之理————
诸如此类————
然后学基础的管理学,乃至一些基础的经济学,钱是什么,供需是什么,生產是什么————
学基础的数学,诸般算数,乃至苏武也编写了一些数学教材,加减乘除之类,学堂里自也请来了算学教习,苏武正式开始在讲武学堂里推广起了符號数学o
就在他自己的教材里,所谓符號数学,阿拉伯数字就是,加减乘除的符號也是,不用汉字,更利於学习与计算。
这一套东西的推广,苏武本还没时间去弄,还拖沓著,此时此刻,先开始了再说————
这汉字与符號的转换,对於算学教习而言,学起来不难,几天事情,来日更完备的数学教材,便也要让这些教习来编写。
只要有了一本汉字与符號对照的基础数学教材,全国推广,便也不是什么难事,懂得数学的人,自然一看就懂。
至於武备课,说到具体的战术战略,再到如何面对士卒,如何提升凝聚力————
打仗要贏,需要哪些因素,战败,又是哪些因素————
再到具体战爭指挥,诸般战例分析来说————
学製图看图,这一门课,课程內容,苏武亲自操刀来编写。
这个时代製图的技巧其实已然不差,差在一些理念上,比如等高线之类,比如精准的比例尺,这其实也与数学息息相关。
所以,课程里要带数学课,这也是苏武百忙之中开始推广符號数学的动力。
数学太重要,一切的一切,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都要先从现代数学推广开始。
甚至苏武还准备成立一个数学研究院,也给官职给品级。
其实就是国家给政策,就是告诉天下人,管你是帐房先生也好,明算学子也罢,前程远大,只要学得好学得深,也能真正出人头地。
这是未来好几年的事情,到时候拢得一批人才来。
苏武稍微空閒一点的时候,正经交流一下,他自己能会的,其实不多。
但苏武至少知道数学体系的建构是什么样的,代数与几何,基本的函数,基本的解析————
且苏武还知道,高等数学的基础里,大概是些什么东西,微积分又是一个在么概念————
苏武可以把这些都编成一本书去,不是教育科普书,是给这些本身具备比较好的数学基础之人一个建构数学体系的方向指导————
这事情,只要开始了,只要走上正轨了,自有源源不断后来之人。
不免也多想,数学研究院,那不是还可以有物理研究院?化学研究院?自然科学研究院?
人之才,千奇百怪,社会风气本也开放,只是苦了苏武,这些事,开始的时候,没人能帮得上他,不过只要真正开始了,后面之事,也就不必苏武了————
许只要真正开始了,后面的事情发展之快,还会出乎苏武的预料————
但终究一切,还是刚刚开始————
苏武只能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加勤劳的皇帝,从早到晚,诸多事情,他干得是停都停不下来——————
过得几日,苏武想起一人来,陈东,倒也不是忘记了什么,是太学生又毕业了一届。
陈东就在其中,礼部报来,国朝新立,这事情怎么弄?是依照旧例?还是有新的政策?
不免也让苏武立马又要进行另外一个工作,太学国子学,也要进行改革,改革之法,不免就是讲武学堂之法,只看科目侧重如何————
將来太学国子学,不免就是全国最高大学学府,自就要慢慢朝著那个方向去改,將来数学研究院也好,物理研究院也罢,都要在太学国子学里去加课程。
从上至下来改,將来还要加到府学去,加到县学,再加到乡学里去,最终加到村里的蒙学去,这也是个漫长的过程。
如此一套体系下来,不免也就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体系了。
村里蒙学就是小学,乡学就是初中,县学就是高中,府学就是大学。
计划的大方向,自是对的,慢慢来吧————
这一届,自就这样了,陈东之辈,可以授官,大多数人,自是排队等候官缺,愿意参加科举的人,自再考一次就是。
陈东,苏武准备带在身边走动两年,再外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