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贺酒(2/2)
回到宣德殿,殿內悬设十二铸钟在辰位,四面设置编钟、编磐各一架,又在四角设置建鼓,琴瑟登歌,演奏的是天保初年祖斑所制定的正声,乐音织成权力的罗网。
高殷下令,典膳郎捧金进酒,群臣依令起拜、受解、坐饮,
轮到祖斑时,这傢伙忽然跑出队列,捧著酒杯,諂媚著:“臣为至尊贺寿酒!祝愿至尊千秋万寿!”
禁军將他拦住,高殷不言,只是依礼还了酒,然后命人將他赶到殿外。
之后没多久,高殷便起身离开了宴会,转到后殿,並召集自己信赖的臣子们。
高长恭、高延宗等人一一前来,见到高殷正在袞服,见到他们,连忙招手:“来,替我更衣。”
这是荣耀,高长恭连忙上去,帮高殷换一身絳红纱袍,隨后高殷一脸轻鬆隨意地躺在臥榻上,
双脚轻轻晃荡著。
“仪式繁琐,我额头都出汗了!”
高殷用手帕擦拭汗水,让高延宗忍不住笑,这样的侧面可不能让其他臣子看见,会被他们说无人君之仪的。
齐绍、韩宝业、刘桃枝、陈山提、娥永乐诸多先帝近侍在后殿內外守护陪伴著高殷,恍若高洋仍在世之时,只是理政之人的確已经变了。
谁也不知道这种变化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许过上一段时间,就会再次变个模样。
高殷可不希望他好不容易改变的大齐,高演又改回去,因此召唤臣子们,就是要想出几个解决的办法。
第一个问题就是亲政。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而成年,理论上高殷现在还不是可以亲政的时间,因此高洋才留了几个大臣辅政,但现实里高殷肯定不愿意等那么久。
以前也有著天子诸侯为了早日执掌国政而提前行冠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
他学个成王问题不大。
高德政、杨、郑颐、燕子献、高归彦这五人肯定不太愿意放弃这个辅政的权力,毕竟理论上他们可是高殷成年前的国政代理人,事实上管理著帝国,但一来齐国形势复杂,在这种时候不跟新君齐心,就有点利令智昏了一一拎著那点鸡毛当令箭有什么意思?晋阳的桀驁军头们还没授顺服呢。
齐国的高压局势,反而迫使新君这一派系要变得团结。而且高德政因为高殷的力保,並没有跟歷史上一样被杀死,这就导致高德政派系依旧坚挺,和杨分庭抗礼,於是高殷便能从中制衡,杨的影响力就没有歷史上那么大,几乎统一了鄴都文官派系。
另一个原因,则是高殷现在也不是全无力量,也培养了八旗这样自己的嫡系部队,同时淮南那边,也派去了平阳王高淹,负责整顿军务、建立屯所恳田,也能勉强重新拉出一支淮南军团。
高洋失败的旧计划,现在被高殷捡起来,重新筹备著。
手里有兵,总归是好说话一些,而今高殷亲自掌握著百保鲜卑,也就需要给高归彦一些面子,
他从天保初年就开始担任宫廷禁卫的首领,在宫里威望极高。
然而歷史上高归彦恰恰谋反了,这辅政的几个傢伙,要么內斗要么互看不爽,其中杨的责任最大,逼反了高归彦,又看不上郑颐的计策,不听劝告,最后带著高殷一起玩完。
因此对这几人,也不能像歷史上那样委以重任了,还是需要高殷自己来:“杨卿等人若何?”
“尚在宴饮。”
这也是他们才干不足的一个体现,君王已经撤席,臣子可以享宴,作为辅政大臣,他们必然会受到其他人的追捧。
但新君又召唤走了几名宗室成员,稍微有些政治敏锐度,就要命人传话,请求与君主相见—一大概是觉得新君呼唤宗室和东宫旧人很正常,登基第一日,不会有大事吧。
“算了,我们聊我们的。”
高殷屏退诸人,只留高长恭、高延宗:“你们觉得应该如何处置太后和常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