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定誉(2/2)
“咳咳。”
高殷及时咳嗽,打断了杨的发挥:“杨卿,朕有一事不明,可否请教?”
杨只得慌忙行礼:“请教折煞臣下,还请至尊明言。”
“当初献武崩时,是齐王耶?是渤海王耶?”
杨膛目结舌,他明白至尊的意思了:“是——渤海王。””
高演摇了摇头,原来高殷在这里等著呢。
高欢的確是齐国事实上的奠基者,但理论上並不完全是。
崔昂等人觉得高欢是始封之君,所以当为太祖,但彼时高欢的王號不是齐王,而是渤海王!
高澄之后继承的,也是渤海王的爵位,两年之后才封的齐王,
而且高澄的齐王,理论上是要传给他的世子高孝琬的,但因为他被刺杀身亡,高洋选择秘不发丧来爭取维权时间,因此高澄死亡的一段时间內,齐王之爵位都处在一个不可观测的状態。
之后东魏孝静帝在高澄死后的第二年正月,拜高洋为齐郡土一一这就是最精妙的一点!
因为王爵分国王与郡王,此前高澄的王爵就是齐王,准確地来说是齐国王。
而高洋承袭的不是这个齐国王,而是孝静帝重新封的齐郡王!
也就是说,如果高洋是继承的齐国王,那么继承的就是高澄,也就是高欢的爵位;但高洋是重新得到了孝静帝的任命和赏赐,以齐郡王的爵位重新开始攀爬,这就在程序上与父兄不同了,相当於父兄的爵位因为死亡和没有及时安排,被国家收了回去,而现在高洋得到的,就是新的齐郡王的爵位。
那既然是新的齐郡王爵位,高洋自然而然,就是由这个齐郡王升级为齐国王,再取代大魏,成为齐国天子的开国太祖了!
就像普绥军的物资被抢走了,独立团又去抢了回来,明明是同一批货,但经过第三方转手,性质就不一样了,在晋绥军那里是损失,在独立团这里就是缴获。
“这完全是强扯!”
贺拔仁想不通,为什么都是王,兄弟身上的王號还相同,但高洋就和父兄摆脱了关係,甚至显得是自力更生了。
郡王不就是降了一级的国王吗!
但此刻禁卫在侧,又是新君的登基典礼,在这日衝撞新君,只要高殷脑子还正常,就要处理自己。
贺拔仁不敢硬磕,只能憋住这股怨气。
高殷发表了他的意见,那么风向就有所改变了,眾人都迎合著新君的心意,纷纷找出更多的礼法和解读,支持將高洋的庙號改为太祖。
其中也有著祖斑,这傢伙,高殷越看越不顺眼。但祖斑此刻还是不起眼的小人物,高殷没有功夫去管理他。
最终经过商议,君臣达成共识,將高洋的庙號定为“太祖”,而高欢则相应的改为“高祖”,
这也不算差,同时符合歷史上高欢的最终庙號,双方勉强达成了平衡。
文襄旧臣也不敢提及高洋的齐郡王来自於父兄的威望,特別是高澄的齐国王,因为高洋此前和他们约定好的底线,就是不能给高澄立祖。
如果高澄立了祖,他的子嗣就有了登基的合法性,那么高洋就只能把孝灌他们全都送下去见老爹了,这当然是文旧臣不希望发生的事,只能迁就这对父子。
有时朝堂政治也像做生意一样,大臣与皇帝庸俗地砍价,大臣的议价权不高,皇帝们偶尔没有底线一下,往往会取得惊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