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年號(1/2)
第346章 年號
当高殷跨入宣德殿时,那些兵器都停留在正殿的下方,只有赤手空拳的大臣们隨侍左右。
无所不能的错觉笼罩在他身上,即便知道只是假象,但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如果他是自立开国,那么年號可以马上改,不过他是继承皇位,所以等到明年正月再正式改元也不迟,年號在那之前擬定好了就可以。这点与日本不同,日本是继位次日开始改元。
新的年號已经確定,取《易经》中“大哉乾元”、“大明终始”各一字,合为“乾明”,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寧。
乾既可以指乾卦,也可以指天地和日月,明则有多种好含义,合起来便是天地清朗的意思。
对高殷而言,还存在一些有趣的联想:作为鲜卑之国的汉人君主,他的目標是將大齐打造为接续星汉、超越隋唐,成为这数百年的民族烙印,在功业上成为明朝,在个人统治上成为乾隆。
明朝的乾隆,是为乾明帝。
现在的高殷,既是天子,也是皇帝。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天子“以爵事天”,代表神权,皇帝“以號臣下”,代表世俗权力,因此御璽才分为两种。
虽然得到了传国玉璽,但正式的场合多数还是使用皇帝行璽和信璽,玉璽的象徵意义大过实际。
在东堂,更换上天子的白珠十二平冕、十二图黑红袞服,隨后来到正殿,这里站满了忠诚於他的侍卫,杨、斛律金,各自率领著六品以上的文武百官进入宣德殿,六品以下,则在殿外脱靴侍候。
庄重肃穆的氛围笼罩著整座宫殿,即使是最受不了汉儒小儿的贺拔仁,也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心思,连在心里对新君腹誹都不敢。
高殷端坐於皇位之上,辅政的杨等人正要上前侍奉,但是被高殷一个动作给推了回去,杨等人然站在原地,只是出列,比百官高出几个几步一一杨、高德政原本就是文官之首,有这个地位很正常,不过郑颐、燕子献几人就是因为遗詔辅政而连带著升天了。
高殷又向斛律金、段韶两人招手,斛律金试探著,走到和杨並行的位置,高殷才微微点头。
刑不可知,威不可测,则民畏上也。这个举动意味何事,就交给眾臣自己解读了。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大齐建国以来的若干歷史问题的討论,总结先君的统治经验,而其中,又以为先君上庙號、諡號为第一项工作。
古人除了祭拜天地、山河概念的神灵外,还崇拜著逝去的先祖,会对他们进行祭祀,寄託情感上的哀思,同时也是在强调自己现实地位的来源,继而產生了宗庙制度:夏称世室,殷商称重屋,
周称明堂,秦汉称太庙,供奉看每代先祖。
但几百年下来,先祖一大串,肯定不能全部祭拜,因此就只能把往上四代以上的先祖给移出去了,只祭拜和现在的后代联繫较深的近几代先祖。
但其中有一些祖先实在是功劳太大,不能忽视,於是就要留下他们,世世代代念诵他们的恩情;同时后辈不能称呼祖先的大名,又要对各个不同的先祖加以区分,於是就要给他们上尊称,也就是庙號。
最开始,庙號只有三种:“太”、“高”、“中”,分別对应创业者、功高者、中兴者,庙號是对他们的作为的肯定,以表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商朝灭亡后,周朝的姬旦与吕尚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地位,夺取商朝的礼法与话语权,於是將庙號废弃不用,创製諡法。
此时的諡號制度对比庙號,的確有著拓展性与优越性,开始用更多的字作为諡號,不仅能將祖先分得更加清晰,同时还能对祖先的生前作为进行评定,给予或褒或贬的评价,如周武王,齐桓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