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遣使(2/2)
“佳缘为汝求来,切记珍惜贤妇,否则定斩不饶!”
高洋说得严肃,让郁蓝忍俊不禁,只觉得齐国皇帝风趣幽默,高殷的混不吝原是有著传承。
高殷此刻也当做玩笑,父子二人其实没有什么话好说,主要是按照之前的计划走。
“儿听说九叔身边有名奇僧,测事屡多中,又能言善辩。”
高洋挑眉:“有这种人?按步落稽的性子,吾以为他还在和那些不入流的傢伙交往呢。”
“九叔最近的风评颇佳,想是和士开被父皇教训后有所悔改,对九叔多有劝諫,因此导正长广王府的风气。”
高洋闻言冷笑:“怎么又替他们说起好话来了!”
“野有遗贤,不能尽用,是朝廷的过失,如果九叔愿意,我希望举荐那位僧人为国出使。”
“出使?去哪?”
“突厥。”
听见和自家有关,郁蓝的注意力转移过来,仔细倾听著,没有出言打扰按照高长恭的说法,此时已经有佛教、拜火教、摩尼教等教派通过各种方式传入了突,但只是在突下层有微薄的影响力,在上层,突人仍是敬物敬祖的原始信仰,以及一定的对萨满巫的崇拜。
而突人后来信仰佛教,还真的跟齐国有关係,齐国的僧人慧琳被俘虏至突厥,对燕都的弟弟、后来的佗钵可汗讲解因果报应的事情,並说:“齐国富强者,因有佛法耳”。
佗钵被忽悠瘤了,为僧人建了寺庙,派人出使齐国求经文,每日斋戒供奉,只恨自己没有生在內地因此新生的突政权,如今在信仰方面也是一块净土,有著宽阔的蓝海市场。
齐国皇室本身就利用佛教来塑造自己神人家族的形象,以此捞取政治影响力,现在与突蕨联姻,更可以將佛教那一套全部灌输过去,利用宗教对突进行文化输出。
將突厥人的信仰控制住了,也就控制住了突厥人的精神。未来上层可能会由於利益,
再度撕破脸皮打起来,可底层的突土兵得知他们要对转轮王月光王兴刀兵,必然忧惧不已。
这种市场开拓,对僧人的诱惑力也是巨大的,因为不仅可以公费出差、遍礼圣跡,去佛教圣地进修国际佛学文化,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还可以在履歷上镀上一大块金。
出门游学也是中外学者都普遍会进行的活动,特別是像这种跑到外国无人能印证的,
只要胆子大口活好,去了哪儿做了什么还不是任自己吹嘘,在后世往往能留下光辉的记录。
正因如此,玄奘等高僧才热衷於出国求法,游歷诸国,而他们出国所获取的不独是佛经,还有西域各国的形势、物產、舆情等军政情报,也是中原之国所需要的。
因此齐国各方面都需要派出那么一些僧人去突厥执行传播佛教的任务,这就是未来的趋势,高殷只是把这个提前了十年。
甚至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对各方都是有利的:首先是齐国皇室需要,加上可以获取的各种资源和情报,那么就已经必然要派人了;
而突蕨作为一个新生国家,除了钱粮,政治上的合法性也是他们的需求,这一点传统的萨满教无法满足,但善於辩经的佛教可以,木桿可汗必然不会拒绝佛教將他们打造成一个黄金家族:
由於佛教,两国在利益的基础上更多了几分相同信仰的情感认同,高层的联繫就会变得更加紧密,如此,则联姻的高殷与阿史那郁蓝,在各自国家的重要性都有所提升;
最后则是两国以及西域诸国则会因为佛教而加速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这有便於高殷將来对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管控,最终达成经济上的殖民效果。
甚至於这个任务放到哪个僧人头上,都是一项光荣的使命,只要是有著野望的僧人,
没有人会拒绝,对高湛的亲信来说更是重用,而又在事实上调离了他的一个帮手,间接削弱他的力量,高湛还得叫好。
高洋闻言,思索片刻,缓缓点头:“也好,这事就算了,吾亲自下令,汝就別去叻扰步落稽了。”
高殷乖巧点头称是,其他再没什么大事,只是跟高洋聊起最近发生的时事,比如斛律金父子似乎大吵了一架,斛律光被赶回了鄴城,而段韶最近问候太后较为频繁,晋阳的勛贵似乎因为高殷的势力抬头,被刺激到了,隱约又有著联合的倾向。
“世事难料吶。”
高洋感慨一阵,將高殷夫妻送出昭阳殿,接下来两人便要去宣光殿拜见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