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兵变(2/2)
原本河东的肘腋之患就已经够周人头疼的了,但毕竟没有通过玉壁,一时间也打不来长安,而吐谷浑侵扰关中后方是迫在眉睫的要事。
周国上下深忌之,宇文护点选兵马,原先新派往河东的追加援军则被唤回一半,交给大司马贺兰祥带领,三月二十三日,派遣贺兰祥抗击吐谷浑。
因此宇文邕这一支军队,原本能够得到新支援的机会就很渺茫,如今宇文深又带走了一半以上,剩余的军队不到两万眾。
不仅宇文邕守不住,就连要守几天,也是高殷这边说了算。
放走宇文深等人,也是无奈之法;毕竟他们是宇文护的儿子,就连宇文邕號召各地守军帮忙支援,都隱约暗示了晋公之子也有危险,靠著宇文护的虎旗才能借些力。
真的把他们往死路上逼,周军也一定会拼了命地护他们。
其次,周军再怎么不堪,数量也有五万之眾,攻打起来也颇费手脚,而时间就是变数,如果从哪个地方再蹦出一支莫名其妙的军队,或许对齐军也造成不了太大威胁,但没准就会让瓮中之邕逃跑了。
对高殷而言,抓杀宇文邕的机会只此一次,若是让他逃了回去,自己肯定后悔终身。
歷史上宇文邕之所以选择小规模的政变,而且是以消灭宇文护肉体为目的的斩首行动,就是因为宇文护的威势已经达到了周国內部的顶峰,如果他再年轻十岁,或者征討齐国获得军功,那他可能早就篡位了。
即便宇文邕是皇帝,也再无招数从程序上夺回权力,只能强行切断宇文护与他所拥有的政治资源的联繫,就像李世民无法通过正常手段谋求皇位,只能发动政变。
而这也意味著,高殷继位后,只要在差不多的时候提醒宇文护读酒浩要戴头盔,那宇文邕的政变很大概率会失败,而周国就会换下一个皇帝,周帝將永远成为傀一一除非宇文护登位。
所以只要高殷来到这个世界,並掌握了齐国实权,那周国的振兴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他有一万种办法阻碍周国的发展,甚至周国能否苟活到那时,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號。
虽然宇文邕已经不能成为那个赫赫有名的周武帝了,不过高殷仍旧將宇文邕看得很重一一若孙权投降,那么周瑜刘备,也只是是汉末魏初的小角色罢了。
世界上只有他知道宇文邕的价值,作为隋唐盛世的转折点和奠基者,用尽礼节对待此人並不为过。
因此,为了让自己不留遗憾,高殷寧愿选择更稳妥的办法,分化敌方、放走宇文深等人,换取他们放弃宇文邕。
相对的,高殷也做出了新的承诺,若是能得到宇文邕,那么宇文护的母亲、他们的祖母阎姬归国,这件事高殷会活动活动。
这个条件是宇文护一系根本无法拒绝的。
此时独孤永业与独孤罗作为中间人,带领三千飞骑吊在宇文深军队的附近,探听周国的消息,
確认宇文深暗中向附近周军施压,让他们不准支援南阳堡。
而高殷此时手中,掌握著整个周军在南阳堡和附近坞壁中的资源储备、布防情况、將领信息,
这要是都能输,那就只能说这个世界是设定好走向的程序,他这个穿越者跟前辈王莽一样,被位面之子给治了。
其实宇文邕也就比高殷大两岁,二人年龄加起来还没他们父亲的鞋码大,而现在却各自统治著千军万马,在河东决战,间接性的决定著中国未来三百年的命运。
上一世高殷遭遇政变,失权身死,齐国统续由此混乱,继而衰弱。
宇文邕则发动政变,杀死权臣堂兄,收权改革,进而扭转局面,一统北方。
而现在,情况完全顛倒了过来,周国的希望种子將要被高殷掐灭,成为齐国希望的种苗,帮助高殷继续成长壮大。
高殷已经急不可耐地想要和宇文邕分享自己的心情了。
“诸君,前方就是南阳堡。”
將士们沉默无言,他们也看得见,但太子训话时要屏息静气,不要打扰。
“南阳是光武帝刘秀的故乡。我不知道这个地方怎么起这个名字,但光武王业起於河北,我不喜欢关西的周人占据这个地方。”
“给我踏平它。”
片刻沉默之后,换来的是异口同声、震天烁日的吶喊。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