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斗將(2/2)
春秋时期的战爭就很有礼节,打之前还要互相问话,一个问你为什么打我,另一个回答理由,有时候甚至理由不充足,攻打的国家就不好意思,打不起来了。
这也催生了另一个经典的段子:楚国攻打隨国,隨曰:“我无罪。”
楚曰:“我蛮夷也。”
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大家多数时候都很守规矩,而且这时候人活下去不容易,因此各国不以杀伤敌军土兵为主,压制著战爭的规模,战爭更像是一种流血的谈判。
那么阵前斗將就成为一种方便决出胜负的选项,春秋的特色就是將领们爱玩车战,一辆四马的战车,载著主將副將马夫三人,率领士兵直直的往敌阵中衝锋,土兵们在后相隨,打出一条血路。
这种战况非常依赖主將与车夫的开路能力,他们也是作战的主力单位,谁的战车落败了,那哪一方就失去了衝撞的能力,也就是输了。
虽然隨看时间的推移,战爭规模扩大、武器装备愈发先进,连战车都被淘汰了,但斗將的种子埋在了古人的心里,或者说,这是人类自诞生伊始就保留著的兽性,无论將士是良家子还是死囚犯,人类好勇斗狠的本性都会在军队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最有名的斗將当属项羽,和刘邦相持日久,忍不了了,向刘邦发出单挑邀请,被刘邦拒绝。
其后歷代也时常会有斗將的事情发生,例如父愁者吕布与董卓旧將郭单挑,“、
布乃独共对战,布以予刺中,后骑遂前救”,以及太史慈“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
这还诞生了一个究极名梗,就是太史慈只顾著自己和孙策单挑,没有考虑到那个跟隨他的骑卒要一个人打韩当黄盖等十三吴將,甚至衍生出了伯符子义菜鸡互啄,骑卒才是三国无双的段子。
这个时代也少不了这种军队样板戏,后来隋朝的史万岁与突骑兵单挑,驰斩其首级而还。
勇猛的將领想斗的时候,是不管对方愿不愿意的,敌將愿意就单独上前来斗,不愿意这边就直接冲阵杀了你,关羽就是这种虎人。
斗將真正的繁荣期反而还没到,唐末五代藩镇混战,猛將辈出,那才是武夫地位最鼎盛的时期,武人也多喜骑斗,李克用、李存等主帅就都是斗將的好手,后梁大將王彦章那更是个斗將有癮的狂人,每每持铁枪驰突,衝锋陷阵,军中號为“王铁枪”。
虽然很多斗將都是破坏敌阵,或迫於形势、必须斩杀敌方將领才能回劣局的遭遇战,但也说明斗將是这个时代的打法之一,不是主流,但也不罕见。
因此高殷下令斗將,並不稀奇,是一件寻常之事。
毕竟今日不会大举攻城,双方互相试探,以斗將进行小部接触,测看双方的战力也在应有之义。
战马喷鼻的气息响得犹如鞭炮,高殷的马鞭探出帘子,指著城上的士兵:
“谁敢上前挑战?”
眾將纷纷请战,高殷思索片刻,指向一人:“愿为我出战否?”
高孝行了军礼:“必擒敌虏,献於帐前!”
他一扯韁绳,战马如人立而起,飞驰出齐军之阵。
在他动身那刻,鼓点就如雨滴般落下,士兵们顿时振奋,有热闹当然要看,“三英战吕布”的桥段似乎就要在眼前重现。
齐军士兵早知乐城公勇武,一同为其吆喝,插著首级的旌旗隨著鼓声晃动,无数呆滯的面孔在空中飞舞伴奏。
城墙上的周军面露惊恐之色,旧日同僚们空洞的眼窝深邃无底,与下方非人的狂热交叠在一起,唤起人类最原始的兽性。
或战意,或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