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开会(2/2)
珍老脸一红,从高王开始,就要打击贪官污吏,但直到高澄死亡,都没能收到全效,高洋在位后期,还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他也早就不当一回事了。
珍不明白,国家上下都默认的事情,怎么太子到他这里,就正经讲起经来了。
齐国上下贪墨成风,没他的事是不可能的,珍大吼一声,就想衝出包围,但门早已经被关上,他又不敢扑向太子。
高延宗亲自带队上前,听说是至尊亲封的安德王,这些人不得不放下兵器,束手就擒,否则便是造反。
珍还在挣扎,他出身西平酒泉,也就是甘肃那边的人,除了自家部曲和歷往功绩,
他的根基也不深。从龙的功臣不少,比较起来,珍的地位也就那样。
但怎么说,珍都是从龙老臣,在白马城也待了很久,不可以杀。
杀了就算过界了,甚至在这里大查他的案底,也要有个缓和余地,高殷抬起大棒子,
高洋那边配合著轻轻放下,就像高澄与高欢的双簧。
因此高殷懒得跟他废话,事后给个说法,让他去跟高洋诉苦:“请刺史回府休息!”
“我的府就在这!”珍怒吼,但身形被更多士兵围拢住,拱卫著骂骂咧咧的珍回自家宅邸,隨后整座府邸被团团包围,珍的部曲也被斥退。
白马城是上镇,根据齐制,上镇成兵二千,又作为州治,额外配置了州郡兵,总共接近八千人,加上珍自家的部曲,也快要过万了。
但高殷的人马有四五倍,又入了城,而且早有准备,城內守军根本没想到新的军队一来,即刻就要夺城;高殷的地位又比他高得多,杀了几个带头想反抗的傢伙后,剩下的人根本对抗不了太子。
见太子来者不善,从刺史到郡守到镇將,各级官吏都选择了作壁上观,隨著高殷的人马接管城门和关隘,整座白马城的实际统治权落到了高殷的手里。
这大概也是高洋猜得到,但没有提前说明的,优势这么大,如果高殷连发动政变、夺取一城的能力都没有,那也別想著攻城略池了,高洋当初可是临机立断直接拿下大兄遗权的。
这老东西就是爱在这些地方搞隨堂小测。
如果想要建立军镇,除了战乱、饥荒或环境恶劣等因素,適合建立据点的地方不会很多,只能碰运气。
特別白马这样的战略要地,原本就有官兵在驻扎,即便高殷是上官,想按照官面程序让他们交出职权,他们也会利用个人的人脉与魅力去阻挠新官意志的执行,至少逼得上官和他们和谈。
这样新军镇就不乾净了,一开始就要和他们分成,在主动权上丧失了一部分,就如同高欢和鲜卑勛贵们的关係。
服你,但不是无条件的臣服,只是义服和利服,
高殷可以和珍谈,也可以拉拢他与周围的大族一起谈,但高殷没有那个时间,更不想让利,他想要的是一块空白的、完全属於他的军镇。
而且珍也是起兵元从,在普州根深蒂固,还和普阳的勛贵们有著千丝万缕的关係,
不能在这待著。
因此只能委屈珍,把他的权力完全架空,部曲监管起来,再上奏让高洋把他调离,
自己暂时兼任普州刺史。
原先的普州上下官员,长史、司马、副將、参军、主簿等都暂时留守原位,等帐目查清楚了,再一一清算。
接下来的七日,高殷乾的还是政治上的活,包括接见当地豪族、富商,和他们混个脸熟,了解整条商路的贸易状况,同时查阅资料,了解周围的地理形势。
珍的鬆懈,有一部分是有恃无恐,他以为太子至少要留著自己,问一些只有他作为刺史才知道的情报,但这其实没有必要。
珍这种战將就不是会记录这些的人,有著整座刺史府,大量的资料都储存在这里的书房与长史司马们的脑中,需要的直接找他们调阅,整个大都督府的参谋军官加在一起,
只会比珍强。
高孝灌等將领也没閒著,检查士兵们的状况,让他们恢復战斗力,並且將白马城原先的守军重新管理。
珍的部曲就不吞併了,这个时代的私家部曲只认家主,强拆没意义,而且还作恶了其他將领。
他的探子也在发挥作用,弄清楚白马城中哪些军士颇得人望、哪些为非作岁,而后提拔这些將士,赶走不称职的痞兵,以搏取人心。不过这需要一定时间,肯定在出兵之前都没弄完,对原先的守军,目前除了调入数十个前锋营的精锐做中层军官,加入赞画参赞等进行监军管理外,没有太大的变动。
最开始,为了表示区分,原先城內的军队叫做白马军,而太子的军队被称作京军、鄴军、八旗军。
“这样號令混乱,咱们需要一个统一的军队名称。”
高殷说看,举杯饮水。
高孝点点头,略一思索,说:“咱们的八旗里以青色旗帜最贵,不如就叫青军?”
高殷一口水喷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