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角力(2/2)
“普阳那边,我去联络,你就在鄴城看看,把那个刘向挖出来。最近都是关於你的谣言,你不生气,至尊会怀疑你,所以你就闹,顺便接近太子探探他的虚实,至少要弄清楚,他对我们是什么意思。”
“也只能如此了。”高湛目光游离,他们这帮兄弟,大多数都长得俊秀,以往都有些瞧不起高洋。高浚高涣也是如此,他才有把握劝二兄杀掉这两人。
谁知道却被高殷阻拦而失败,自己落了个嫉贤妒能的小人形象,而今还要奉承他,那个有汉人骨血的杂种!
一想到高殷的汉人骨血,就想到他的生母李祖娥,那个婀娜多姿、窈窕丰盈的女人,幻想她轻罗薄袖的样子,高湛的想像唯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他猛地站起,微微躬身,火急火燎地向外走去。
高演见状,就知道他老毛病又犯了,忍不住露出轻蔑的笑容。
哪怕自己不是兄长,就凭他这个德性,母后也不会扶他作天子。果然能拯救大齐的,除了已逝的父亲大哥,就只有同样英武出色的自己。
东宫,高殷正翻看情记,听周逸的匯报。
周逸做得很勤恳,优伶找来了三十几人,数量不多,但技艺嫻熟,这批人作为歌舞伎,被安顿在太子在京城的府邸中,根据高殷写的文本,加紧排练《三国演义》的剧目。
这会儿吹笛、弹琵琶与五弦已经颇为流行,因此太子养一批优伶也不算个事儿,谁还没个爱好了,只是会被老儒生们说耽於逸乐罢了。
等他们学成,就能够开班收徒,在齐国范围內游走,替高殷带来各地的消息。不过现在指望他们做到这一点是指望不上了,齐国战乱不断,险恶山隘土匪盘踞,等日后一统天下,这些耳目才能更方便的渗透到民间去。
“说来,那日出现的文士,还是不曾查到他的底?”
周逸开始流汁了,这是太子叮嘱过的事,但他掌握的情报网络还未完备:“请太子赎罪,奴婢已经尽力了,但还是找不见那人,想是某位王公的风客。”
东普时期的权臣桓温有意篡位称帝,朝臣谢安、王坦之前来试探其意,桓温那个时代没有录音笔,所以让谋主郗超在幕帐中偷听,接著一阵风把幕帐吹开,
暴露了都超,谢安就吐槽郗超是“入幕之宾”,於是人们就把这类谋士称作幕僚,那些未被发现的谋士就称为风客。
前高殷是个儒学大手子,周逸跟在他身侧,也颇识得几个段子,高殷笑了笑:“那这件事先放下,就等那阵风愿意吹再说吧。”
高殷大概猜到了是谁,毕竟这种事情涉及到了齐国的政坛,没有一定地位就没资格参赛,因此是齐国上层的那批人。
然后帮助自己救下二王,那首先就要知道天子当日要去杀二王,能够提前等候自己,不是那几个宰相做不到。
二王又和高演高湛敌对,所以不会是普阳方面的示好,也只有汉人这一圈的大臣会更钟意自己。
尚书左僕射高归彦,根据之后的发展来看不可信,所以不是尚书右僕射高德政就是尚书令杨。
而自己只和杨提过,那么大概就是杨。这老小子当初虽然拒绝了,但还是记在心里,关键时刻提醒了自己,但又不领功。
如果自己没有反应过来,他也只是让部下在那吹了会风,这种闷骚劲就很有汉人的特点。
跟自己玩这个机灵,高殷觉得有趣,也確实要承杨情这个情。
“看下一件事吧。”
高殷打开情报,忍不住晒笑:“佛启神目,血字救叔,听著多么顺耳!”
“这个消息近来在邮都传遍了,奴婢不敢隱瞒,以现有的人手,做不到这个地步,一定有人在暗中相助。”
高殷也这么觉得,这次他真猜不出是谁了。
本想等段时间,一般来说这种行为类似投机和软站边,自己的身份又比他们高,因此高殷可以坐著等候这人上门来向自己提要求。
但问题是这个谣言涉及到的不只是自己,还有两个王叔,从这则谣言中得益的是他们三人,所以背后的推动者也可能是和二王有旧之人。
那他们不和自己联络也很正常了,但高殷欣赏他们的才能,有这些人的帮助,能更快建立起他的特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