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陈杞世家:低调的传承者(1/1)
说完了陈国那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的故事,咱们再把目光投向另一个同样有著悠久歷史的诸侯国——杞国。这杞国啊,就像是歷史舞台上一个低调的配角,虽然戏份不多,但它的存在却有著独特的意义。
杞国,那可是大有来头,它是大禹的直系后裔建立的诸侯国,国祚延绵 1500多年,从夏朝一直延续到战国初年。在夏朝的时候,杞国就已经存在了,和同样是姒姓封国的繒国相邻,两国国君都是大禹的后人。不过,夏朝和商朝时期的杞国,就像一个神秘的影子,史料记载少得可怜,我们只能从一些只言片语中,去推测它当时的模样。
周武王灭商后,到处寻找夏朝开国君主夏禹的后裔,就像在大海里捞针一样。功夫不负有心人,终於找到了东楼公,周武王二话不说,把东楼公封到了杞地,让他延续杞国的国祚,负责祭祀夏朝的祖先。在西周初期,杞国的爵位是公爵,和商朝后裔建立的宋国一样,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里,那可是最高的,地位相当尊贵,就好比班里的尖子生,备受老师关注。
但好景不长,到了春秋时期,这杞国的日子就开始不好过了。爵位从公爵降为伯爵,地位一落千丈,就像从尖子生变成了中等生。而且,周边的大国一个比一个强大,宋国、徐国、淮夷时不时就来欺负一下杞国,今天抢点地盘,明天要点財物,把杞国折腾得够呛。这杞国呢,就像一个弱小的孩子,面对这些欺负,毫无还手之力,只能选择逃跑。
公元前 647年,宋国又来攻打杞国,这一次,杞国实在是扛不住了,被迫向东迁徙。杞成公在位的时候,把杞国迁到了缘陵,也就是现在山东昌乐县附近。本以为到了新地方就能过上安稳日子,可没想到,齐国、鲁国这两个大国又成了杞国的噩梦。齐国和鲁国就像两个恶霸,时不时就来骚扰一下杞国,今天说要收保护费,明天又要占块地,杞国被他们欺负得苦不堪言。
公元前 544年,杞文公没办法,只好再次搬家,把杞国迁到了淳于,也就是现在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杞城村。这一次,杞国总算是暂时安定了下来。为了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下去,杞国也是想尽了办法。他们积极与其他诸侯国搞好关係,经常参加诸侯会盟,就像一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努力融入大家的圈子。公元前 572年,鲁国正卿季文子做媒,把杞桓公的女儿杞女嫁给了春秋霸主晋悼公姬周为夫人。这一联姻,可把杞国和晋国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就像找到了一个大靠山。后来,杞女还为晋悼公生下一子,名叫姬彪,也就是后来的春秋霸主晋平公。
不过,这联姻也不是万能的。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关係,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今天还是盟友,明天可能就成了敌人。就像秦国和晋国,虽然经常联姻,被称为“秦晋之好”,但该打仗的时候还是照打不误,一点都不含糊。
除了外部的压力,杞国的內部也不省心。在春秋后期,杞国就像一个被诅咒的国家,连续出现国君的弟弟弒君自立的情况。公元前 506年,杞悼公去世,他的儿子杞隱公即位。可这杞隱公屁股还没坐热,仅仅过了几个月,就被他的弟弟杞釐公给杀了。这杞釐公也没好到哪里去,死后把国君之位传给儿子杞湣公,杞湣公在位十六年后,也被他的弟弟杞哀公给杀了。这一连串的內乱,就像一场场暴风雨,把杞国折腾得元气大伤,国力越来越弱,就像一个生病的人,越来越虚弱。
而此时的楚国,正处於扩张的阶段,四处寻找机会吞併周边的小国。楚国一看杞国这副模样,內部乱成一锅粥,国力又弱,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就像饿狼看到了小羊,怎么可能放过?公元前 445年,楚国君主楚惠王派兵攻打杞国,这杞国哪里抵挡得住楚国的进攻?很快就被楚国消灭了,杞简公成为杞国的末代君主,杞国也从此消失在了歷史的长河中。
虽然杞国在歷史上的存在感不强,《史记》中对杞国的描述也只有二百七十多字,还特意说“杞国微小,其事跡不值得记载”,但杞国的存在,却有著重要的意义。它作为夏朝后裔的封国,传承著独特的夏文化。孔子为了考察夏朝的礼仪,还专门到访过杞国,虽然当时杞国关於夏朝的文献大多已经遗失,但这也足以说明杞国在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