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管蔡世家:管蔡登场(1/1)
时间回到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姬发意气风发,周身散发著王者的威严与霸气。
他精心筹备、精心调度,带领著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大军,浩浩荡荡地踏上征程。一路上军旗烈烈作响,军队步伐整齐,所到之处都彰显著不凡的气势,一路势如破竹,向著商紂王的势力逼近。
终於,双方在牧野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战场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周武王的军队凭藉著出色的战术和勇猛无畏的精神,把商紂王的军队打得丟盔弃甲、落流水。
这商紂王见大势已去,毫无招架之力,根本无法扭转败局,只能仓惶逃窜,最终跑到鹿台。绝望之中,他点燃了一把大火,熊熊烈火瞬间吞噬了他,就此结束了自己的统治,曾经辉煌一时的商朝也隨之烟消云散、就此凉凉。而周武王成功建立了周朝,一个全新的政权闪亮登场,就此开启了新的歷史篇章,华夏大地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大败商紂王,顺利坐上天子之位后,內心便开始反覆思量如何妥善管理这刚刚到手的广袤江山。毕竟常言道,打下江山容易,可要稳稳守住江山,那难度可就不是一星半点了。他整日冥思苦想,有一日,突然灵机一动,脑袋里闪过一个极为大胆且影响深远的大招——分封诸侯。
这分封诸侯的举措可不简单,他把自己诸多的亲戚,那些与他血脉相连、在打天下过程中一直支持他的亲眷们;还有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们,像姜太公等一眾追隨他南征北战的勇士;甚至连古代帝王的后代,如神农氏、黄帝、尧、舜、禹的后裔,都一股脑地封到全国各地去当诸侯,让他们在各自的封地建立起属於自己的小国家。
这些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內,就如同一个个尽心尽力的小管家,手握一定的军政大权,替周武王管理著天下的各个角落,定期向周天子朝贡述职,共同维护著周朝初期的统治秩序。
在那场规模宏大且意义非凡的分封盛宴之中,管叔鲜和蔡叔度这哥俩自然也未曾被遗忘而落下。管叔鲜获封到管地(现今河南郑州一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管国。管地地理位置优越,处於交通要道,有著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管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而蔡叔度则被分封到蔡地(即如今河南上蔡地区),並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蔡国。蔡地土地肥沃,適宜农耕,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这哥俩可都是周文王姬昌的嫡出儿子,作为周武王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他们自出生便备受尊崇,在那个时代,其身份地位,那可是相当的显赫,走到哪里都备受瞩目,在朝堂之上也拥有著一定的话语权,诸多重要事务的商议都少不了他们的参与。
不过,周武王对商朝的那些遗民还是不太放心,尤其是商紂王的儿子武庚。虽然武庚表面上归顺了周朝,但谁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啥呢?於是,周武王就安排管叔鲜、蔡叔度,还有霍叔处,这哥仨去监视武庚,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监”。管叔鲜在东边的卫国,蔡叔度在南边的鄘国,霍叔处在北边的邶国,把武庚围得那叫一个严实,就像三个警察盯著一个嫌疑犯,生怕他搞出什么么蛾子。
这“三监”的任务可不轻鬆,既要看著武庚,又要管理好自己的封国,还得时不时向周武王匯报情况。管叔鲜和蔡叔度一开始也是干劲十足,想著一定要把这任务完成得漂漂亮亮,给周武王长脸。可谁能想到,这看似完美的安排,却在后来引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叛乱,把整个周朝搅得是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