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孝武本纪:迷信之风愈演愈烈(1/1)
汉武帝这边还在为寻找蓬莱仙山和安期生忙得热火朝天,那边又有人来凑热闹了。
亳人薄诱忌,这名字听起来就挺有意思,感觉像是专门来“忽悠”汉武帝的。他上奏说要祭祀泰一神,还一本正经地说:“天神里最尊贵的就是泰一,五帝不过是泰一的助手。古代天子在春秋两季到东南郊祭祀泰一,要用太牢之礼,祭祀七天,还要为祭坛开通八通的鬼道。”
汉武帝一听,觉得挺有道理,反正自己对祭祀这些事儿向来是来者不拒,马上就下令让太祝在长安东南郊立祠,按照薄诱忌说的方法祭祀泰一神。你说这汉武帝也是够任性的,也不调查调查这泰一神到底是何方神圣,就稀里糊涂地开始祭祀了。
这事儿还远远没完呢,仿佛是触动了命运的神秘机关,將那古老而禁忌的潘多拉魔盒轰然打开。一时间,整个朝堂都被一种神秘而肃穆的氛围所笼罩,各种关於祭祀的上书如同寒冬时节漫天飞舞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在汉武帝的案头。
一位臣子恭敬地站出,神色庄重,声音中满是对古礼的尊崇:“陛下,依古籍记载,古代天子每隔三年便需以最高规格的太牢之礼祭祀一次神三一,此神三一,即天一、地一、泰一。这乃是对天地神明的敬畏之举,关乎国运昌盛、社稷安寧啊。”汉武帝听闻,略作思忖,眼眸中闪过一丝果断,毫不犹豫地大手一挥,准了此事。
可这仅仅只是开端,没过多久,又一位臣子匆匆呈上奏摺,急切上书:“陛下,古籍亦有云,古代天子於春秋时节要举行解祠之礼。其中祭祀黄帝需用一只梟和破镜,此二者皆有特殊寓意;祭祀冥羊则用羊,羊乃温顺祥瑞之物;祭祀马行需一匹毛色纯正的青牡马,以显对马神的敬重;祭祀泰一、皋山山君、地长则用牛,牛在祭祀中象徵著力量与奉献;祭祀武夷君用乾鱼,乾鱼歷经岁月沉淀,別有一番祭祀深意;祭祀阴阳使者用一头牛。这些祭祀之法传承已久,万不可废啊。”
汉武帝眉头微微皱起,仔细端详著奏摺上的內容,隨后轻轻頷首,依旧照单全收,即刻下令让祠官严格按照这些方法,在祭祀泰一的坛旁一一安排妥当,不得有丝毫差错。
一时间,长安东南郊仿若突然变成了一座祭祀的宏大舞台,就像开了个规模空前的祭祀大会。短短数日之间,各式各样造型奇特、风格迥异的神祠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
祭祀的场面那叫一个热闹非凡,香菸裊裊升腾,直衝天际,眾多身著华丽祭祀服饰的巫祝们念念有词,周围百姓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交头接耳,脸上满是好奇与敬畏之色。
汉武帝整日忙得不可开交、不亦乐乎,每日行程满满当当。
今天听闻某座新神祠中供奉的神能赐予超凡力量,便迫不及待地前往祭祀这个神;明天又有人告知另一处神祠的神拥有延年益寿的神力,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去祭祀那个神,仿佛只要不断地参与这些祭祀活动,就能离神仙更近一步,就能轻而易举地实现自己长生不老的美梦。他也未曾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这么多神,到底哪个才是真的能保佑他呢?说不定这些神祠里的神都是那些巧舌如簧的方士们为了骗取他的信任和钱財瞎编出来的。
可汉武帝已然被迷信彻底冲昏了头脑,完全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根本不在乎这些可能存在的骗局。只要有人信誓旦旦地说能和神仙搭上关係,哪怕只是一丝半点的联繫,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信以为真,大把大把地钱搞祭祀。
为了这些祭祀活动,无数的金银財宝被投入其中,珍稀的祭祀用品源源不断地被消耗,国家的財政被折腾得够呛,百姓的赋税也因此加重,民间怨声载道,可汉武帝却依旧沉浸在他的长生梦中,浑然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