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秦始皇本纪:统一!统一!(1/2)
嬴政亲政后,在李斯、尉繚等人的辅佐下,开始了他统一六国的伟大征程。
他深知,要实现统一,必须要有正確的战略方针。於是,他採用了“远交近攻”的策略,这一策略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割著六国的联盟。
嬴政首先把目光投向了韩国。韩国,这个地处中原腹地的小国,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在战国七雄中实力最为弱小。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堪称“天下之枢”,但也正因如此,它成为了秦国统一道路上的第一个绊脚石。公元前 231年,机会来了,韩国南阳的代理郡守腾主动投降,献出了南阳地区。秦国大喜过望,立即將此地作为前进基地,为进攻韩国做准备。
公元前 230年,嬴政一声令下,內史腾率领秦军如猛虎下山般,突然南下渡过黄河,直扑韩国都城新郑。韩国军队根本无法抵挡秦军的凌厉攻势,新郑很快就被攻破,韩王安被俘,韩国宣告灭亡。秦国在韩地设立了潁川郡,將其纳入了自己的版图。这一战,秦国轻鬆拿下,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也为嬴政的统一大业开了一个好头。
灭掉韩国后,嬴政把下一个目標锁定在了赵国。赵国,曾经也是战国七雄中的强国,拥有著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优秀的將领。它的骑兵更是闻名天下,让各国都不敢小覷。但此时的赵国,在经歷了长平之战的惨败后,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就像一个被抽乾了血的巨人,虽然还能勉强站立,但已经摇摇欲坠。
公元前 236年,秦国趁著赵国与燕国大战、国內空虚之际,以王翦为主將,分兵两路攻赵。王翦率领一军攻占閼与、撩阳,將军桓齮、杨端和率领一军攻占鄴、安阳等九座城邑。赵国军队凭藉著坚固的城池和险要的地势,顽强抵抗,避免与秦军决战,战事陷入了相持阶段。
公元前 234年,桓齮再次率军进攻平阳、武城,斩杀赵將扈輒,歼灭赵军 10万,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赵国上下震惊不已,赵王急忙调回在北方戍边抵御匈奴的名將李牧,让他带兵抗秦。李牧,这位赵国的名將,就像赵国的守护神一样,他的到来让赵国军队士气大振。他採用筑垒固守、避免仓促决战的方针,成功地抵挡住了秦军的进攻。在肥之战中,李牧大败秦军,桓齮畏罪逃到了燕国。
公元前 232年,秦军再次分两路进攻番吾,又被李牧击败。但赵军也损失惨重,只能退守都城邯郸。经过这两次失败,秦国意识到,要想灭掉赵国,必须先除掉李牧。於是,王翦使出了反间计,他用重金收买了赵王迁的宠臣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诬陷李牧谋反。赵王迁昏庸无能,竟然听信了郭开的谗言,派人去取代李牧。李牧拒不受命,最终被赵王迁杀害。李牧一死,赵国军队军心涣散,就像一盘散沙一样。
公元前 229年,王翦趁著赵国发生饥荒,派部分军队包围邯郸,自己亲率主力东出井陘。此时的赵国,已经失去了李牧的指挥,根本无法抵挡秦军的进攻。王翦率军势如破竹,一举击败赵军,杀赵葱,占东阳。顏聚嚇得仓皇逃窜。公元前 228年,秦军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国称王,但也只是苟延残喘而已。公元前 222年,王翦之子王賁灭代,俘虏公子嘉,赵国最终彻底灭亡。
赵国灭亡后,魏国就像一只惊弓之鸟,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魏国,这个曾经称霸中原的国家,如今已经被秦国打得千疮百孔,只剩下都城大梁还在苦苦支撑。大梁城,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城墙高大坚固,周围还有纵横交错的水网,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堡垒。
公元前 225年,嬴政派王翦之子王賁率领大军进攻魏国。王賁率领秦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包围了大梁城。魏军依託城防工事,拼死防守,秦军强攻多次都未能奏效。王賁看著久攻不下的大梁城,眉头紧皱,苦苦思索破城之策。突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水攻。
王賁下令秦军开挖渠道,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一时间,滔滔洪水如猛兽般涌入大梁城,城內顿时一片汪洋。房屋被衝垮,百姓四处逃亡,哭声震天。魏军在水中挣扎,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三个月后,大梁城终於支撑不住,城墙崩塌,魏王假出城投降,魏国宣告灭亡。秦国在魏东部地区设置了碭郡,將魏国的土地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灭掉魏国后,秦国的下一个目標就是楚国。楚国,这个南方的大国,地域辽阔,人口眾多,实力雄厚。它的军队也十分强大,曾经多次与秦国对抗,是秦国统一道路上的一块硬骨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