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仙总,自家公司打个折唄(1/2)
第313章 仙总,自家公司打个折唄
天仙互娱在陈大少的定位里,是天仙传媒的现金奶牛。
做游戏太特么赚钱了,而且全是现金,天仙互娱的两款游戏上线以后,天仙传媒將拥有充足的现金流。
天仙互娱两款游戏,《阴阳师》立项更早,不过这游戏能参考的地方比较少,要从头到尾搭建架构,所以耗费的时间更长。
《王者荣耀》虽然立项晚一点,但同类型的游戏已经有好多款了,有陈大少的指点,製作起来反而更快。
《王者荣耀》上线是大事,整个天仙系都要协同合作,特別是天仙网络这边,会大力推广,还会给出下载接口。
陈大少原本没打算让仙总唱歌的,就是隨口口嗨一句。结果仙总现在很无聊,成天想开工,接下了这个通告。
就挺麻烦的,因为她上场的话,就得给她配一个重量级的男歌手。
仙总摇著陈大少的手臂撒娇:“老公,要不你来唱吧,你也是个歌手呢!”
陈大少虽然没有发过专辑,但还是有不少热歌,比如《成都》《追光者》《往后余生》等,確实算得上是歌手。
但他毫不犹豫的就拒绝了仙总的这个提议:“你有没有搞错,我一个身家千亿的大老板,陪你演戏就够了,还要陪你当歌手?我这身份跑去唱歌也太跌份了!”
仙总想了想也对,自家老公的身份去唱歌確实有点跌份了。
就算是演戏,也是因为他不想自己和別的男星演感情戏,才不得已自己上阵。他已经很迁就自己了,唱歌又不用和別的男歌手有亲密接触,確实不应该勉强他。
“那你想让谁和我搭档?”
“让大数据来选吧!”大数据这玩意儿还是挺好用的,陈大少也是与时俱进了。
自从宿华加盟天仙网络后,陈大少和他聊过几次,他也算是搞懂了为什么之前的天仙网络找不到好的算法团队的原因。
之前他连逻辑都搞反了,算法团队不是说你有钱就能搞起来的,最重要的是能採集到用户数据。通用海量的用户信息,才能一步步优化升级你的系统算法。
天仙网络之前没有遇见短视频平台这样的海量用户软体,算法团队来了,没有数据能採集也是没有鸟用。而有了短视频平台,就有了採集用户信息的渠道,这样算法团队才有用武之地。
宿华还给陈大少介绍了大数据的各种用处,其中就包括精准的用户分数,比如喜欢玩游戏的人,他们的喜欢的是哪一类明星,这些都可以精准的分析出来,根本不用陈大少开掛。
对於开掛装神棍这类操作,以后他也可以推到大数据分析上去。
不过真等大数据把人选出来了,陈大少又觉得有点不靠谱。因为大数据给陈大少推荐的人有点出乎意料,最优选居然是吴签。
大数据分析游戏类代言最適合的群体居然是流量艺人,因为他们的粉丝群体和喜欢玩手游的群体高度重合。
不过陈大少不可能选那条电鰻,这特么又不是前世,他还可以压番仙总。
这一世仙总什么咖位,吴签什么咖位?天差地远好吧!
大数据还是不能全信,至少咖位这种东西它就搞不懂。
大数据的分析可能不全对,但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陈大少一阵挑挑捡捡,选出了7个人,加上仙总,一共4男4女。
仙总搭档的人他选了奶茶伦,这个才是能和仙总咖位匹配的人。
他们两人作为主唱歌手,各自唱一段主歌,然后领唱副歌,就是那句:“我列阵在东挥锋刃生杀—”
另外三男三女会接著唱后面的三句,这段四人合唱副歌的模式,曾在短视频平台形成了病毒式传播,非常的魔性。
另外的三男三女,男的选了自家公司的两个流量,张亦兴和鹿含,再加一个之前有合作的韩更。这不是唱几句歌那么简单,他们全都会收到一份代言合同,割他们粉丝的韭菜。
女的也是选了两个公司的歌手,张亮颖和宋倩。张亮颖不用多说,公司的一线歌手,宋倩同样是流量,信大数据一回。
最后一个女歌手的名额陈大少选了一个新人,今年参加《我是歌手第二季》突然冒头的豌豆射手邓梓棋。这妹子是陈大少很喜欢的一个歌手,唱作俱佳,三观也很正,可惜签了个吸血鬼公司。
陈大少想著能不能拉一下她,这个算是个人情怀。
不过他选的人,其他人都好说,就是奶茶伦需要让人去谈一下,因为他很少唱別人的歌。而且游戏代言,不知道他接不接。
趁著公司去联繫歌手的时间,陈大少在家里见了两个导演。
其中一个导演是大鹏,大鹏其实还挺有才华的,他的《屌丝男士》虽然创意是抄的德国的《屌丝女士》,但里面的段子和他对幽默的处理方式都是非常有功底的。不是那种强行来挠你痒痒的搞笑,而是一种让人会心一笑的幽默感。
陈大少在大鹏《阿丽塔》当副导演时就跟他约好,如果他想当导演,天仙传媒会给他投资。
不过当时陈大少並没有指定电影剧本,而是先让大鹏自己去捣鼓。
和投资《战狼》一样,陈大少不会一上来就给人安排正確的道路,正確的市恩应该是先让人去走弯路,然后再给他指出错误,加以纠正。
大鹏自己捣鼓一阵,还是搞出了那部《煎饼侠》。想到用群星客串,情怀炒作的点子就兴奋不已,觉得他的这个点子肯定能打动陈大少。
结果陈大少只看了一眼他的剧本,就给他泼了一瓢冷水。
“你这个剧本是抄的《包芬格计划》吧?你有收购《包芬格计划》的翻拍版权吗?”
大鹏人有点惊讶陈大少的阅片量,《包芬格计划》並不是什么热门电影,而且是十多年前的老电影,但陈大少能一眼就看出他的电影创意来自《包芬格计划》。
大鹏確实是抄的《包芬格计划》,两部电影同样是戏中戏结构,《包芬格计划》是虚构与大明星合作的机会,诱骗演员参与拍摄,採用偷拍手法製造真实感,形成喜剧衝突。
大鹏的《煎饼侠》是为拍摄电影而骚扰明星,迫使他们即兴表演,进行偷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