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披肝沥胆(下)(2/2)
李百药稍作停顿,似在斟酌言辞,道:“士族同庶族如同一家中郎君与稚子,家中尚需郎君维持生计,家主若是只溺爱稚子,郎君从此不思劳作或时刻与家主敌对,此家必散。”
“就以致知院而言,不应尽数用寒门子弟,可將东宫属官一些勛贵子弟,士族才俊一同纳入,或在外召士族前来,共同协作,如此方能不让人觉殿下有失公允,亦不会才士族离心。时报之举亦不会引起如此激烈风波。”
李承乾目光微动,若有所思。
“世家士族顽疾,由来已久,但殿下不可心生忌惮,圣君从来不惧。即便是猛虎,遇到好猎手亦能將其驯服。”
“且世家子弟中,亦不乏青年才俊,亦有愿为国效力之臣,並非所有士族子弟都只愿困於家族之中,或只为家族谋利益,朝中诸公,多数均依附陛下,欲创千古盛世,名留青史。殿下当从中裁决,善加利用。”
李承乾愣在原地,当真一言惊醒梦中人,一直以来,均以后世人思维去思考世家问题,世家弊端早已瞭然於胸,似乎世家成了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后快,而对於寒门,心生怜悯,兴许前世亦是平凡中一员,感同身受。但却从来没有站在大唐太子角度去看待此问题,一叶障目。
“当今天下仍以士族为主,殿下往后欲登大位,仍需士族支持,方可成名副其实之君。外戚勛贵士族,只要肯依附殿下,都不应拒绝,从中挑选良才便可。”
“殿下自病癒之后,便自禁东宫,不曾走动,仅造访李僕射,但其他勛贵重臣,不曾造访,如殿下舅父,其虽避嫌,只偶尔参预朝政,但朝中一旦有大事,必有其身影,陛下亲信之,但至今为止,其未尝为殿下发一言,此乃殿下不亲善之故。”
李承乾微頷首,不得不承认李百药说得是事实,自至大唐,內心刻意不与这些勛贵重臣接触,更倾向站在歷史视角,按图索驥,自行培养心腹重臣,对他人始终缺失安全感以及后世思维作祟,就如其舅父,歷史上成了权臣,这让李承乾对此事颇为抗拒。
“师傅,孤已明,但拜访朝中重臣恐会引起陛下误解。”李承乾亦有自己顾虑。
李百药一愣,隨之仔细打量李承乾一番,顿时让李承乾略显慌张,莫非此话让李百药有误,让其心生疑竇。
“殿下可曾受过惊嚇?”
李承乾內心一惊,断然否决道:“不曾!”
李百药更是不解,问道:“那何以如此谨慎,陛下许你观政之权,多行走於尚书省,殿下不请教重臣,莫非政事可无师自通?”
“请教重臣,只需光明正大造访或召至东宫,不秘密私会,何来猜疑?”
李承乾无言以对,其真不知道还有这一层意思,以往前身“宜令听讼”,均是挑部分奏章送至东宫裁决,东宫属官帮忙便可。至於造访重臣,只因那次拜访李靖,李世民似乎不悦,之后便再也不敢有任何举动。
“殿下,你尚年幼,凡事不可操之过急,需耐心等待,臣虽年长,但身子仍健朗,且东宫尚有诸贤,朝中亦有良臣,当徐徐图之,不可以身犯险。”
“师傅,承乾谨记!”
李承乾再执弟子礼,李百药对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