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你情我愿(2/2)
“太子,臣可是你亲姑父。”
正好,不是亲的还不好意思坑你,熟人坑起来更方便。
“亲兄弟尚且明算帐。此书你已观之,若是同贞观犁与筒车一同献於陛下,想必是此功大矣。”
段纶频频頷首,怀里书揣得更紧。
书是可不能还了,凭实力抢到的,为何要还。
段纶还真不信太子敢將己拿下,赌一把。
“姑父,大唐三百余州,一千五百余县,若是姑父能献上两千本,陛下该何等欢喜?”
段纶闻言,顿觉异想天开,道:“臣岂能不知,莫不说两千本,便是二十本也需费不少时日,如此岂不是误了要事。”
话音一落便隱隱感觉不对,待见李承乾脸上竟有笑意,灵光直劈脑门。
“太子,莫非你有?”
“一本两册作价两贯,两千本,十日之內便赠予你。”
段纶大喜过望,手不再捂胸,竟毫无礼数拉李承乾之手,至案前,道:“太子,速立字据为证。”
太子同李百药又相视一眼,儼然闻彼此心中咯噔一声响,大意了,要价低了。
“姑父,字据便不立。孤欲问何时交钱?”
段纶闻言一愣,被喜事冲昏,竟未考虑此节。工部余钱不多,需擬条陈去民部(户部)提取,得寻一个名头,此番需从长计议。
李承乾见段纶此状,突想起一折中之法,致知院隨时可入驻,届时似乎更缺纸,起码这几个月纸张必缺。
仔细衡量之后,便道:“姑父,孤亦不欲使你为难。若是你提供书写三千本农书楮皮纸同足量墨、两百刀四尺楮皮纸、两百刀四尺麻纸以及四十贯润笔费,孤便赠予你两千本又何妨?”
段纶速算,瞬间便展露笑顏,此举毫无风险,工部余纸足够(注1),过后陛下若问及此事,些许损耗亦是情理之中,某此举有功於大唐,瑕不掩瑜,陛下怎忍心责怪。
“太子,不许反悔,明日便可交付於你。”
“一言为定!”
段纶见事情已了,只好將书从怀中取出,归还於李承乾,隨之一脸正色道:“太子,你所作之事有利於大唐,臣自当景从。”
“此番你將偌大功劳赠予臣,臣心既感且愧,你之所求,臣必无不应。但臣有一疑,还望太子为臣释疑,你欲用钱財作何事?臣亦是你姑父,你姑且信之。”
李承乾內心疯狂吐槽,不是孤不信你,史书上说你让工匠做个玩具献给李世民,最后被罢官,完全不靠谱。
望向李百药,只见李百药略作思索,便轻轻頷首。
“姑父,孤有一致知院,已经落成,孤会召寒门学子,能人巧匠入住,专注於研究大唐科技、民生诸如此类,其费甚多,此处自然得不到朝中供给,只许自给自足罢了。如贞观犁与筒车,便是眾人之智。”
“原来如此。若是用得著姑父之地,可隨时告知,於工部一亩三分地,臣还是能做主。”
李承乾闻言,甚喜。
“如此以后便有劳姑父!”
“太子,你行事切记需谨慎,不可越储君底线。陛下乃圣明之君,许多事都了如指掌,你所做之事,陛下迟早知晓。若是陛下询问,不可多做隱瞒。当然了,有李詹事相助,你定然安稳许多,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李承乾知其意有所指,一时悟不透,只能点头受教,过后再细细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