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復哭一人(2/2)
马周福至心灵,此刻才明白其精妙之处,原来陛下与殿下一早便考虑到,如此贴心之举,岂敢再推卸,隨之恭谨叩拜道:“臣必不负陛下殿下重託。”
李承乾见马周心结已了,出言道:“孤欲让你借修书之机,多收集庶族信息。一州之中,士族大姓小姓,你不必理会,但其庶族中大姓小姓需如实记录。各州庶族中,实力强弱,当一一记录在案。”
“另去吏部,凡五品以上且庶族出身武官记录在案,吏部那边孤会请示陛下,予你便宜。”
李承乾颇为无奈,任何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在大唐,家里没有资產读不起书,泥腿子要逆天改命,除了军功一途,別无他路。
目前能做的先赋予一些有实力庶族等同於士族身份,至少也是等同士族小姓,以谋取做官资格。等有足够庶族充塞朝堂,科举方有改进可能。
若是李世民敢直接下令,来一个科举糊名制,立刻取消“行卷”与“公荐”,想必翌日,朝廷直接瘫痪。
马周略有明悟,隨之脸色露出一丝喜意,问道:“殿下,可是让这些庶族编入志中?”
李承乾就喜欢同聪明人谈事,不费力。
“不错,此乃陛下之意,但只有少部分庶族,不然此《氏族志》便是费纸一张。此乃给天下寒门一个进阶机遇,但你亦需明白,此举非一日之功,乃需数代之君才有望彻底改变此弊。此路艰难,需捨身忘我,方能开闢一条道路出来,陛下欲让你作执剑之人。你可愿意?”
马周自知从博州到长安经歷多少冷眼,寒门出头有多艰辛。若成此事,天下寒门会感激他,焉能不愿,捨身又有何惧?
“臣誓死完成此任。”
李承乾点点头,对於史上有名经世名臣,可不会让他就此夭折。
“此事你一人所为,恐力有不逮,朝中僚属,未必听你调遣。孤且问你,你入朝为官,可有寒门子弟登门。”
马周闻言一震,一时不明李承乾之意,但不敢隱瞒,只能无奈点了点头道:“甚多,臣……”
李承乾闻言一喜,打断道:“可有才识之辈?”
马周回味过来,心中大喜,道:“有,且心向朝廷,只是苦於无门路,臣官品过低,对其並无多助益。”
“孤有一致知院,不日便落成。你替孤多找些寒门有才识之辈,进入致知院,孤亲自考察,若是能通过孤之考究,授兼东宫崇文馆校书之职。你从中挑选几人协助你完成修书之任。”李承乾心中亦喜,正所为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臣代诸位寒门子弟谢过殿下。”马周叩拜道,瞬间竟有喜极而泣的衝动,只有他自己明白,寒门子弟进入朝中,遭遇多少排斥,一人踽踽前行,甚至重任都不敢领。
此刻似乎不再独行,亦有同道中人,心头阴霾尽去,此心光明矣。
“不必如此,是我大唐良才,便不应埋没!马主簿,孤对你甚是期许,你莫让孤失望。”
“殿下宽心,臣不负重託。”马周眼神坚毅,不容置疑。
李承乾点了点头道:“孤会看著你,修书若遇到无法解决之事,於庶子会帮助於你,找人之事宜从速,但寧缺毋滥,此事办妥,明年你便去御史台当监察御史,去洗涤洗涤那边风气,孤也会奏请陛下让你正式出任詹事主簿。”
马周大喜,再欲行礼,被李承乾阻住,道:“隨孤来!”
只见李承乾召来內侍铺纸研磨,隨之提笔。
“鸞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对不住,李世民,孤先用了。
“此十六字,孤赠与你!”李承乾亲自递至马周手中。
马周身微颤,双手宛若千斤重,望向李承乾,眼眶竟微微湿润。
巧了,又哭一位!